電動汽車的出現是汽車發展的產物,在各國也是大力在推廣中,得到很多主機廠的重視,很多汽車廠商研發出產電動汽車車型。但是實際問題又來了,電動汽車充電難這個問題一直也是發展中的一個痛點,如何去解決這個短板呢,實現無障礙充電呢,看看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邊準化中心副主任劉永東如何做深度的剖析吧!
劉永東,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標準化中心副主任,長期從事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標準化工作,牽頭完成充電設施標準體系,組織制定我國電動汽車充電接口標準、充電設備標準以及充電服務平臺信息交換系列標準,組織推動完成電動汽車充電接口及通信協議標準、充換電服務信息互聯互通系列標準的制定。
充電網絡逐步形成
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統計,截至今年10月,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28.5萬臺。從2017年11月到2018年10月,月均新增公共類充電樁約7504臺。
談起近年來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劉永東認為成績非常突出。“充電設施網絡基本涵蓋居民區、辦公場所、商場、停車場、景區、車站、機場、高速公路等場地,滿足了150萬輛電動汽車的充換電服務。”劉永東告訴記者,我國充電基礎設施網絡布局逐步形成。
其次,充電基礎設施標準體系日趨完善。“我國已基本建立充電基礎設施標準體系,包括術語、標志標識、信息安全、電能補給、服務網絡、建設與運行等6個部分,覆蓋傳導充電、無線充電和電池更換技術,約140項標準,在國際標準制定中的影響力逐步增強。”劉永東指出。
此外,充電基礎設施技術水平也不斷提高。交直流充電樁、電池快速更換系統等設備已實現國產化;充電基礎設施監控、計量、計費及保護等技術日趨成熟;充電基礎設施與新能源、智能電網及智能交通等技術融合已開展試點應用。
標準支撐互聯互通
產業發展問題與成績同在。目前我國車樁比只有3.5:1,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而充電樁利用率低、尚未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等因素也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用戶的充電便利性。
實現不同充電設施的互聯互通是充電設施建設和運行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一個難點問題。
所謂“互聯互通”,為了解決車主在找樁、充電、結算時常會遇到車樁不兼容、不同運營商間信息不同等問題,實現充電的無障礙,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內容:充電接口的物理電氣互聯互通,充電服務的信息互聯互通和充電服務的支付互聯互通。
劉永東指出,要實現充電互聯互通,標準是技術基礎。2015年底頒布的電動汽車充電接口及通信協議5項國家標準是解決充電接口的物理電氣互聯互通的基礎標準。2016年11月,由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電動汽車充換電服務信息交換》等4項團體標準,為電動汽車充電服務實現互聯互通奠定了標準基礎。
劉永東強調,要實現充電接口的物理電氣互聯互通,還需要圍繞標準開展標準化工作:一要全面貫徹落實新頒標準;二要建立統一的檢測認可機制;三要做好充電接口新國標的實施。
電動汽車要完成充電服務,信息互通至關重要,要打破目前充電服務“信息孤島”現象,必須要開展以下工作:一要構建統一的信息交換標準體系;二要建立統一的信息發布平臺;三要建立充電服務運營商的備案制度。
充電交易結算是車主完成充電的最后一個環節,關鍵要實現交易結算的融通。為此需要開展以下工作:一是推動各充電服務運營商按照《電動汽車充換電服務信息交換》系列標準改造充電服務系統及充電APP;二是建立充電運營商的交易結算協議及統一標識。
中國標準走向世界
日前,由中國牽頭編制的電動汽車充電漫游信息交互系列國際標準第一部分:通用要求(IEC63119-1),經過IECTC69全體17個正式成員國的投票,一致同意通過了表決。
“這意味著由中國主導的世界上第一個電動汽車充電服務領域國際標準完成了標準編制程序,并將于明年年初正式發布。”劉永東很興奮。同時,該標準還同步經15個歐盟國家投票,并獲得全票通過,將成為歐盟標準。
“電動汽車充電漫游信息交互標準將實現不同充電服務運營商間的互聯互通,解決跨平臺充電難題,對于提高車主充電體驗具有積極作用。”劉永東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IEC63119-1就是在《電動汽車充換電服務信息交換》系列標準的基礎上制定的,是中電聯團體標準首次上升為國際標準。目前該系列標準已經在國內各充電服務運營商、國家級和各地方政府充電設施監控平臺以及充電服務APP上得到了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