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新能源汽車網獲悉,以往都是以“賣車”為主基調的成都車展,今年似乎分外熱鬧。除了一向重視成都車展“帶貨走量效應”的豪華品牌,自主品牌、新造車企業乃至部分相對弱勢的合資企業,也都在2018成都車展期間發布新車。
成都車展期間,長城汽車旗下三大品牌均有大動作,純電動品牌歐拉首款新車iQ;哈弗品牌推出F系列并亮相F5和F7兩款重點新產品;高端品牌WEY(魏派)也選擇在成都車展前夕正式上市新產品VV6。
VV6是長城魏派自2016年11月發布后推出的第四款新產品。按照長城內部人士介紹,這款新產品是魏派品牌旗下“產品實力最強、最具性價比”的一款產品,也是一款對魏派VV7和VV5“查漏補缺”的升級版產品,既沿襲了前兩款產品的成功之處,也針對前兩款產品的一些不足做了改進。
外觀造型上,VV6繼承了VV7和VV5已經獲得市場認可的家族化的前臉設計,車身比例上則一改前兩款產品偏向于劍走偏鋒的科幻感,更加符合大眾審美。智能化特色更鮮明,魏派VV6搭載全新一代Collie智慧安全系統。車燈也大都采用了LED大燈,更加貼合市場需求熱點。配置也更加齊全,20項駕駛輔助技術、29項安全常規配置,包括行人/自行車識別的AEB主動緊急制動系統、交通擁堵輔助、智能巡航輔助等。動力系統方面,VV6采用改良后的2.0T發動機,還新增了適時四驅系統,駕駛模式分別擁有經濟、普通、運動、雪地、砂石以及泥地模式。兩者配合,使得VV6擁有更好的油耗表現,百公里油耗低至6.8L。
更為重要的是,在一連串的“閃光賣點”之后,VV6的定價卻更低,從最開始傳出的15.8萬元的預售價,到最終14.8-17.50萬元的售價,VV6的最終定價比級別更低的VV5定價還要低。這樣的定價,著實令市場有些意外。不過,對于魏派銷量承壓、向上突破遇阻的長城汽車而言,VV6的定價顯然是為了市場銷量做出了一定的妥協。
銷量數據顯示,今年1-7月,長城汽車累計銷售52.58萬輛,同比下滑0.75%。其中,哈弗品牌銷量全線下滑,1-7月累計銷量為362603輛,同比下滑19.13%。魏派品牌共銷售8.47萬輛,雖然和去年同期相比暴漲816.86%,但從今年3月開始,魏派的銷量就開始出現下滑勢頭。7月,VV7銷售3032輛,環比降了36.7%;VV5的7月銷量為3508輛,環比降幅達31.50%。魏派首款新能源汽車P8,7月銷量為540輛。從當初上市后的單車月銷過萬輛,到如今月銷3000輛,魏派的銷量下滑著實嚴重。
反觀其他自主品牌,今年依然有人繼續保持強勢增長,品牌向上突破穩步推進。1-7月,吉利汽車累計銷量達886907輛,同比增長43%。已完成全年銷售目標158萬輛的56%。1-7月,領克品牌累計銷量達58552輛,成為吉利汽車銷量增長的動力之一。
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是哈弗,還是魏派,都需要一款扭轉銷量頹勢的新產品,提振市場信心和團隊士氣。魏派VV6顯然是為了保證上市熱銷而在價格上做出了妥協。但這也會帶來新問題,VV6勢必會對此前推出的VV5造成打壓,設計更符合大眾審美,配置更齊全,智能操作系統更人細化,價格還比VV5更低,甚至會搶走VV7的部分銷量。
眼下的魏派品牌,面臨一個兩難,為了扭轉銷量頹勢,必須盡快打造一款熱銷產品,而為了保證新產品的成功,此前推出的產品地位尷尬,“前浪被后浪拍死在沙灘上”。有分析認為,照此發展下去,魏派品牌很可能走上哈弗品牌的老路。某種程度上,哈弗品牌的成功得益于將一款車型開發到極致,僅哈弗H6一個系列,經典版、運動版、紅標、藍標等各版本加在一起近50款車型,價格上可與合資品牌低端SUV競爭,下可與自主品牌10萬元以下的SUV競爭。如今,哈弗品牌僅靠H6“獨木難成林”的問題已經暴露,魏派品牌不能不引以為戒。
對此,魏派品牌一位不愿具名的內部人士表示,這也是當下的折中方案。“長城內部也意識到在產品定位、市場營銷上有一些問題,接下來在產品定位區隔、市場營銷等方面肯定會有調整,但就目前而言,只能是在現有框架下盡量做差異化,先保證銷量提升。”
“長城現在有點浮躁,給人感覺有些沉不住氣,拼命推新車。”一位不愿具名的長城汽車經銷商表示。而背后的根本原因,還是長城汽車堅持數年的聚焦SUV戰略風險暴露:SUV整體增速放緩,向高端突破之路并不容易。
近兩年增長乏力的長城汽車,正處于與新一輪轉型升級的關鍵期。此前,通過戰略聚焦,主動放棄轎車集中精力發展SUV,長城汽車后來居上成為自主品牌冠軍。但2015年以來,長城汽車發展不太順利,銷量上先被長安汽車超越,又被吉利汽車超越,向上突破的重磅產品哈弗H8、H9均未能獲得成功。
2016年,長城汽車對轉型升級的路線進行了調整,推出全新的子品牌魏派,再次向中高端市場發起沖擊。魏派當初推出時宣稱的要走輕奢路線,主打15-20萬元區間終結合資品牌暴利,打造更多人開得起的豪華車。但現實是魏派新品價格一款比一款低,尚未對合資品牌造成真正打壓卻面臨內耗,這顯然有些尷尬。
某種程度上,長城眼下面臨的難題,也是自主品牌向上突破的共同難題,在靠SUV獲得一波強勢增長之后,伴隨SUV整體增速放緩,合資品牌中尤其是韓系車SUV產品的價格再度下探,自主品牌也將負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