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新能源汽車網獲悉,值得一提的是,這并非騰訊首次與汽車廠商合作,此前騰訊車聯與長安汽車合力打造的長安CS35Plus搭載了AI in Car智能解決方案,提供智能人機交互、聽服務、車載地圖、社交出行、用車生活等5大類服務,取得了不錯的進展,如今騰訊的合作伙伴已經覆蓋了廣汽、吉利、東風等一系列車企。
這次和寶馬的合作提升了騰訊車聯網戰略的逼格,未來可能會有更多全球一線車企與騰訊合作,這是一個可以輕松復制的模式。而且對這些國外車企來說,依托騰訊的服務可以更好的滿足本土消費者的需求,在車聯網戰略方面更好的執行“本土化”戰略。
此次騰訊攜手寶馬,百度如何看待?
從外部環境來看,騰訊攜手寶馬,對行業有一定的影響,對此百度如何看待?之前百度和寶馬曾經有過一段時間的合作,后來二者分道揚鑣,合作無疾而終。最新的消息是,7月10日,百度與寶馬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根據這份諒解備忘錄的內容,寶馬集團將作為理事會成員加入阿波羅(Apollo)開放平臺。
不過我認為,寶馬與百度的合作,相比寶馬與騰訊的合作,在實用價值、商業潛力方面沒有可比性,原因如下:
第一,車聯網的實用價值遠高于無人駕駛。雖然百度此前在“第二屆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高調展示了首款量產L4無人車“阿波龍”第 100 輛下線儀式,但時至今日,百度的無人駕駛依然沒有對我們的出行帶來實質性的改變。談到這里我還得引用之前的一個數據列表,如下圖所示,這是對全球主流無人駕駛技術的測試,從測試結果來看,百度的水平基本處于中游。而全世界做的最好的Waymo,也就是谷歌的兄弟公司,目前仍不能說完全實現了 L4 級別的自動駕駛。在這種情況下,無人駕駛技術要大規模應用,如何放心?這背后的風險到底有多大?要知道特斯拉已經出過數起事故了。
第二,車聯網的商業潛力遠高于無人駕駛。在第一個因素的影響下,汽車廠商不可能孤注一擲的投身到無人駕駛領域,更不可能為此付出太高的代價。寶馬加入Apollo開放平臺我覺得更像是一種形式,如果百度要向廠商收取高額的技術服務費,恐怕廠商都得走光。這意味著百度的無人駕駛技術在商業化方面必將困難重重。
相比之下,車聯網主要是把汽車變成一種智能化的平臺,當其覆蓋的終端越發龐大時,可承載的增值服務越多,其商業價值也就越大。這一點大家可以參考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歷程。因此,就騰訊和寶馬的合作來說,雙方之間不會有任何的利益沖突,這也意味著兩者的合作更持久、穩定。
AI技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資金的競爭
另外還有一點是百度無法回避的,即AI技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資金的競爭,眾所周知,百度對人工智能極為重視,百度希望通過對新興技術的布局來提升競爭力,這無可厚非,但另一方面,百度的高端人才流失極其嚴重,這又是為何?
那么對于AI,騰訊和阿里又是怎么看的?經過一番查實,我發現,騰訊和阿里在AI領域的布局絲毫不遜色于百度,但因為這兩巨頭的主業太過突出,他們沒有高調的對AI進行宣傳,反倒是百度通過AI提振了不少股價,因為百度的主業缺乏亮點,AI幾乎是唯一的想象空間。
話說回來,現在AI仍處于技術創新的階段,即便百度有略微的優勢,一旦AI完成前期積累,在找到行之有效的商業模式之后,騰訊和阿里也有充分的機會反超百度,因為這兩巨頭太有錢了,想挖掉百度那點人才不費吹灰之力啊。
所以,業內人士分析稱在AI這個賽道上,騰訊和阿里并沒有對百度認真,如果真刀真槍的PK,百度依然是最差的,而且差距不小。這次騰訊和寶馬在車聯網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必然會給雙方帶來巨大的價值,最眼紅的恐怕還是彥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