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公開征集對《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以下簡稱《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的意見。其中提到,現階段市場上的車門把手產品呈現出工作原理、形式多樣化趨勢,在應用過程中暴露出以下問題:強度不足、控制邏輯存在安全隱患、識別操作難(隱蔽無標志)、斷電失效、夾手等,帶來潛在的逃生和救援風險。為此,工信部牽頭對隱藏式門把手進行重要改革,要求車企強化汽車車門外把手的安全邏輯,增加機械或者斷電保護等安全冗余設計要求,確保其安全標志可見性,從而提升可靠性。
并非新鮮事物 隱藏式車門把手已有多年歷史
隨著新能源車快速發展,隱藏式門把手已逐漸成為新能源車的標配,甚至一些燃油車也開始使用該設計。其實,這樣的設計早在 70 多年前就已經出現。1952 年,奔馳在 300SL 車型上首次配備隱藏式門把手,目的是為了追求極致的流體造型,但當時很多人認為這種設計不夠實用,所以車企們并沒有跟隨這一趨勢。
隱藏式門把手的技術突破發生在 2012 年,特斯拉 Model S 首次將電子彈出式門把手量產化。這種門把手通過電機驅動實現與車身的完美融合,不僅提升了美觀性,還增強了科技感。特斯拉 Model S 的成功引發了行業內的廣泛關注。隨后,全球各大車企紛紛效仿,尤其是中國品牌加速跟進,隱藏式門把手逐漸成為新能源車的標志性設計。近年來,隱藏式門把手更是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例如按壓彈出式、電控彈出式、觸控感應式等多種設計形式應運而生,造型愈發科幻。
穩定性、安全性問題突出 隱藏式門把手存在諸多弊端
雖然隱藏式門把手在美觀性和科技感方面得到了廣泛認可,但市場反饋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首先是穩定性差,故障頻發,影響日常使用。隱藏式門把手的結構通常較為復雜,由電機、蝸桿、斜齒輪等數十個精密部件組成,傳動機構的物理磨損隨使用時間增加而增加,因此故障率相對較高。車質網數據顯示,2022-2024 年新能源車 " 車門把手故障 " 投訴量超過 450 宗,其中隱藏式門把手占據相當大的比例,無法彈出、異常彈出等問題成為用戶抱怨的重點。
其次是環境適應性相對較差。由于隱藏式門把手的電氣化程度較高,在極端天氣條件下,如高溫、高濕或低溫環境,門把手的性能可能會受到影響。特別是在北方冬季,門把手容易因冰凍而無法正常使用,有時需要用溫水澆、吹風機吹甚至暴力破冰才能解凍,給用戶帶來困擾。
隱藏式門把手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出現事故可能成為車內逃生的 " 攔路虎 "。在碰撞、起火等緊急情況下,如果車輛斷電,電子隱藏式門把手可能會失效,從而增加救援和逃生的難度。相關調查顯示,救援人員開啟隱藏式門把手的平均耗時要比機械式門把手多 47 秒,這在緊急情況下可能是致命的。
此外,部分隱藏式門把手的開啟方式較為復雜,需要先按壓再彈出,增加了操作難度。同時,由于隱藏式門把手結構復雜且部件精密,一旦出現故障,維修成本往往較高。例如,特斯拉單個門把手的更換費用高達 3000-8000 元,而傳統機械門把手僅需 150-300 元。
用戶頻頻吐槽反人類設計 車企卻為何趨之若鶩
既然隱藏式門把手存在諸多弊端,又被不少用戶吐槽為反人類設計,為什么還會有大量的車企熱衷于這種設計呢?
一方面,隱藏式門把手可以節省研發和制造成本。隱藏式門把手造型設計相對簡單,可以適配不同類型和不同尺寸的車型,可以節省傳統機械把手在模具制造、生產線調整等方面的費用,并有助于減少制造過程中的復雜性和工時,從而降低了制造成本。隱藏式門把手通常采用微型電機等電子化部件,這些部件的生產線成本在分攤至每輛車上時相對較低。例如,某些供應商的微型電機生產線成本分攤至每輛車可能僅為數十元。此外,隨著技術的進步和供應鏈的進一步優化,隱藏式門把手的制造成本也在不斷降低。
另一方面,隱藏式門把手可以提升車輛溢價能力。相關調查顯示,采用隱藏式門把手的車型,消費者的心理價位可提升 5%-8%。這意味著,在相同配置和性能的情況下,配備隱藏式門把手的車型在市場上能夠賣出更高的價格,車企也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潤空間。此外,車企在營銷宣傳中,往往將隱藏式門把手作為一大亮點進行宣傳。通過展示隱藏式門把手的自動彈出、手勢感應等交互方式,強調車輛的 " 未來感 " 與 " 儀式感 "。這種宣傳方式不僅吸引了消費者的關注,也體現了車企在智能化和電動化領域的技術實力,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
隱藏式門把手的流行,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汽車行業的 " 內卷 " 和 " 跟風 " 現象。隨著國內汽車市場 " 技術戰 " 愈演愈烈,車企在追求技術創新和差異化方面面臨巨大壓力。隱藏式門把手作為一種新穎的設計元素,成為車企展示創新能力的一種方式,因此吸引眾多車企競相模仿跟風。不過,當越來越多的車企采用相似設計,隱藏式門把手也就不再是獨特的技術優勢,而是變成了行業 " 標配 "。
避免過度設計 創新應以安全為前提
事實上,早在工信部出手前,已有車企注意到隱藏式門把手可能帶來的安全隱患,并提出建設性意見或改進措施。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曾多次公開表達對隱藏式門把手的不滿,認為這類設計 " 弊大于利 ",不僅重量大、噪音大,還過度依賴電力。一旦碰撞或者斷電,車門就可能打不開,嚴重影響逃生。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今年兩會期間也承認目前的門把手設計還有不少問題,透露團隊正在開發一種更適用于極端情況的門把手,比如低溫冰凍、電路故障這些場景,重點提升可靠性。此外,還有一些車企正在嘗試采用半隱藏式門把手設計來規避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比如近期上市的問界 M8,其半開放式門把手兼具電動感應、電容觸控和機械拉手三種開啟方式,基本可以覆蓋各種場景。同時,該設計通過獨立電源冗余和物理機械結構提供雙重保障,確保碰撞后門鎖系統仍可響應,避免因線路損壞導致救援延誤。
隨著工信部對隱藏式門把手進行規范化管理,說明汽車安全設計已經開始得到國家層面的重視。實際上,除了隱藏式門把手外,汽車上還有一些 " 反人類設計 ",單純為了博眼球而忽略了實用性、安全性,是典型的因小失大做法。某些新能源車的外后視鏡調節藏在中控屏的三級菜單里,不僅查找過程繁瑣,還增加了操作時的風險;部分新能源車將轉向燈集成到方向盤多功能按鍵上,當方向盤轉動超過一定角度時,原本上下分布的轉向燈位置會互換,導致駕駛員出現誤操作的情況;還有一些新能源車將車窗升降按鈕設計在中控臺下或車門上沿等不顯眼的位置,駕駛過程中尋找這些按鈕勢必會令駕駛員分心,從而增加出現交通事故的風險。這些設計不僅增加了操作的復雜性,還可能給車輛駕駛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想要有效杜絕,還需車企和監管部門共同努力。
車企在設計汽車時,應充分考慮人體工程學原理,注重簡化操作流程,避免繁瑣復雜的操作步驟。通過合理布局和標識清晰的功能按鈕,使駕駛者能夠快速準確地找到并操作所需功能,降低駕駛風險。隨著智能化和觸控技術的普及,車企在追求科技感的同時,應著重考量設計的合理性,確保在駕駛中常用的功能可以實現快速操作,從而確保行車的安全性。此外,車企還應加強對汽車設計和生產的質量控制,確保各項功能正常、安全可靠,并進行充分測試以便發現潛在的設計缺陷,及時進行改進和優化。
監管部門應制定和完善汽車設計的相關標準,包括人體工程學、安全性能、操作流程等方面的要求,規范車企的設計行為,提高車輛的整體品質和可靠性。同時,加強對車企的監管力度,對違反相關標準的產品進行嚴格地準入限制,通過政策引導和支持,促進車企不斷提升設計水平和產品質量。另外,建議監管部門加大對汽車安全知識和使用常識的宣傳和教育力度,提高消費者對汽車設計的認識和辨別能力,引導消費者理性選擇和使用汽車。
總結:
近年來,汽車安全事故頻發,引發公眾熱議。繼對動力電池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對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的夸張宣傳進行整頓后,工信部再次出手汽車隱藏式門把手,體現了政府部門對汽車安全的高度重視。隨著《技術要求》的落地,將引導車企在追求汽車創新設計時優先考慮安全性和可靠性,滿足消費者的實際使用需求,避免夸大和虛假宣傳,提升汽車產品整體安全水平,推動汽車行業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