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D滲透率突破10%,且大規模落地!
根據高工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乘用車市場(不含進出口)中,W/AR HUD系統前裝滲透率已經達到了10.67%,總搭載量達到了228.71萬輛,同比增長了42.59%。在這其中,AR HUD的搭載量為23.68萬輛,同比增長了116.58%。
根據預計,2024年W/AR HUD市場有望實現全年交付350-400萬輛,其中AR HUD更有望沖刺60萬輛。產業鏈上,一些國內廠商已經開始蓄勢待發,通過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助力高階智駕的發展。
HUD的發展離不開背后的技術支撐,而主要的技術路線有TFT、DLP、LCoS。在當前和未來2-3年里,這些技術中哪一種會成為主流呢?本文將對此進行 詳細探討。
TFT技術路線
TFT-LCD目前是國內外HUD領域內的主流選擇,主要優勢在于性價比高、畫質優秀、體積小。然而,TFT技術也存在一定的挑戰,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陽光倒灌”。這一問題源于液晶面板的黑色特性,導致在陽光直射下,液晶面板易受損。雖然TFT技術在畫質和成本上具備優勢,但面對“陽光倒灌”問題,其熱設計難度較大,需要更好的解決方案來確保產品穩定性。
DLP技術路線
DLP技術作為另一種成熟的HUD技術路線,通過使用車規級的DLP投影儀以及一片“幕布”來替代液晶屏幕,充當HUD的PGU。相比TFT技術,DLP在熱設計上具備優勢,且不受“陽光倒灌”問題的困擾。然而,DLP技術的成本較高,同時其畫質受“幕布”影響,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LCoS和LBS技術
除了TFT和DLP之外,還有LCoS和LBS等技術在HUD領域也有一定的應用前景。LCoS技術具備國產化的潛力,可以替代DLP,但其技術成熟度相對較低。而LBS投影技術也在快速推進中,但其成熟度尚不足以與TFT和DLP競爭。
未來主流技術誰與爭鋒?
綜合考慮功能、性能、可靠性、成本以及供應鏈成熟度等因素,目前TFT-LCD技術雖然在畫質和成本上具備優勢,但需要解決“陽光倒灌”等挑戰才能更好地應對市場需求。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TFT技術有望在未來2-3年內成為主流。然而,隨著DLP、LCoS和LBS等技術的不斷進步,HUD技術領域仍將充滿競爭與變數,未來的主流技術路線仍有待市場和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來決定。
而從智能化趨勢來看,隨著智能駕駛向更高級別發展,AR-HUD將成為人車交互的新窗口。未來,AR-HUD將與儀表盤、導航、ADAS、DMS、信息娛樂、V2X等多個系統集成,進一步提升駕駛體驗和安全性。
隨著HUD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預計未來HUD市場將會迎來更加快速的增長,并且上車動能將會繼續增強,推動整個市場朝著更高水平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