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能手機市場發展情況
為向消費者提供具有更佳用戶體驗的移動智能終端產品,智能手機廠商對顯示面板的高分辨率、大尺寸、觸控一體化、柔性顯示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手機目前仍為中小尺寸顯示面板最大的消費市場且市場容量持續保持增長。
根據 Omdia 調研與預測,2022 年全球智能手機需求量為 14.42 億臺,同比下滑18%。長期來看,智能手機作為最重要的人機交互界面,未來將保持成長態勢,預計到 2028 年規模將超過 17.67 億片。從顯示屏技術角度來看,a-Si/Oxide 穩中略增,其中 a-Si LCD 主要用于低端甚至超低端產品,需求相對穩定;AMOLED 增長較快,主要得益于國內品牌在中高端機型中搭載比例增加;而 LTPS 自 2022 年開始需求相對穩定在 3 至 3.3億片之間,其需求波動主要系因為蘋果手機采用 LTPS 顯示面板比重下降所致。從終端品牌格局來看,隨著手機產業進入成熟期,近年市場增速逐步放緩,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從全球市場競爭來看,隨著智能手機的迅速普及,三星和蘋果等國際品牌廠商憑借強大的技術實力和品牌號召力,仍擁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根據 IDC 數據顯示,三星、蘋果、OPPO、小米、vivo 等手機廠商出貨量保持持續增長態勢,且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國內手機品牌憑借快速的市場反應能力、較高的性價比、較強的市場開拓能力,在全球市場快速成長。從產品規格演進來看,顯示屏尺寸仍呈現持續增大趨勢,但由于終端產品整體成本上揚導致品牌對終端產品規格升級趨緩,如打孔屏、屏下指紋等規格升級趨緩,同時高刷新率屏、曲面屏等占比仍在提升,折疊手機等隨著終端價格下滑,預計需求也將快速增長。公司作為中國中小尺寸顯示面板行業的龍頭企業,在智能手機領域,具有技術領先、快速響應、品牌知名度高等優勢,三星、小米、OPPO、vivo、榮耀、傳音、聯想等均為公司的重要客戶,公司在國產智能手機品牌廠商中具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將持續受益。車載市場對顯示器產品的品質和穩定性及其他技術參數要求極高,產品必須在振動、高低溫、抗干擾和抗老化等方面能經受嚴格的考驗,產品認證周期通常在 1 至 1.5 年,而產品生命周期也能達到 7 至 8 年。隨著 5G、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愈發成熟,汽車產業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汽車行業“新四化”(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共享化)的發展趨勢推動汽車電子升級,車載顯示屏向大屏化、多屏化、高分辨率等發展方向較為明顯。隨著消費升級和智能化普及,汽車屏幕承載著娛樂播放、信息顯示、系統控制等功能,逐步向手機、平板等消費電子產品靠攏。伴隨著特斯拉、理想、蔚來、小鵬等智能汽車的熱銷,消費者越來越把車內屏幕等產品的規格配置、參數性能作為購車考慮因素之一,傳統整車廠也逐步標配多塊大屏幕,且車載顯示由傳統非晶硅技術向更高分辨率及更高響應速度的低溫多晶硅等技術轉變。從長期來看,隨著全球各個國家承諾實現“碳中和”以及發展新能源汽車替代傳統能源汽車,智能網聯化汽車也在不斷推動發展,車載顯示屏市場將保持增長態勢。據 Omdia 數據統計,隨著汽車智能化、可視化已成為發展趨勢以及新能源汽車的快速普及,車載顯示器的市場需求年均復合增速將維持在 5%-6%左右,至 2026年,全球車載顯示屏出貨量將達 2.4 億塊。IT 顯示涵蓋 Notebook(NB/筆記本電腦/筆電)、Tablet(平板電腦/平板) 和Monitor(顯示器)等三個領域,混合辦公、在線教育、遠程會議等應用場景增多,數字經濟興起和消費者行為的轉變,IT 顯示屏需求歷經波折,但整體呈現向上態勢保持高位并不斷升級。就筆記本電腦市場而言,整體市場呈現穩步增長態勢。從顯示屏技術來看,由于市場對高屏占比、窄邊框、超長待機、快速響應等高產品規格需求增加,品牌廠商也不斷采用新的顯示技術以滿足市場需求,進而帶動 LTPS、IGZO、AMOLED 市場成長;此外,蘋果發布基于 Mini LED 的 Macbook 新品也將加劇品牌間技術競爭態勢。就產品規格而言,大屏化、16:10、低功耗(如 1W/2W 等)、高刷新率(如 360Hz)、主動筆、incell 等顯示屏規格所占比重持續提升。就平板電腦顯示市場而言,由于混合辦公、在線教育等市場需求支持,預計整體規模仍將保持在 2.4 億臺左右。從顯示屏技術來看,由于平板電腦終端呈現“智能手機”化態勢,市場將對高屏占比、窄邊框、超長待機、快速響應(如快速開機)、低功耗(如 1W/2W 等)、高刷新率(如 120Hz)等高規格產品需求增加,品牌廠商也不斷采用新的顯示技術以滿足市場需求,進而帶動 LTPS、IGZO、GOLED 等市場快速成長。從顯示屏規格來看,預計 10 寸以上、3K2K、16:10、高刷新率(120Hz 以上)、主動筆等需求呈現持續成長態勢。工業品領域廣泛覆蓋從工業控制、醫療、智能家居、軌道交通、航空航海等諸多細分領域,顯示應用場景豐富多樣。在新基建、碳中和、智慧化生活、智能醫療、智能制造等驅動下,包括上述市場在內的眾多工業品顯示細分市場均保持良好的成長態勢,且對大屏、高分辨率等高規格產品的需求增加。從應用端來看,隨著社會智能化進程不斷加速,智能家居需求增長迅猛,顯示屏滲透率不斷增長;醫療市場方面,家用醫療設備和社區醫療方案不斷落地,推動醫用顯示屏的增長;基建政策落地實施將進一步拉動 HMI、工程機械等細分市場的增長,綜合來看,HMI、工程機械、智能家電、航空顯示、航海顯示、工廠自動化設備、充電樁、智能化設備等領域將保持不錯的成長潛力,同時工業手持/工規筆電等部分工業品需求開始向更高規格升級。從產品技術角度來看,工業手持/工規筆電等部分工業品開始由 a-si 往 LTPS升級,且大屏化/觸控一體化等持續發展。智能穿戴設備是移動智能終端等消費類電子未來發展的重要領域之一,而顯示屏是智能穿戴設備與人的互動途徑。智能穿戴市場得益于產品線日益豐富、健康監測更趨成熟(如心率傳感器、血氧檢測、醫療級的心電圖(ECG)等)等因素驅動,智能穿戴市場呈現持續增長態勢,根據 IDC 報告,全球智能可穿戴設備總出貨量 2016 年至 2020 年復合增長率為 44.5%,增長迅速。2022 年由于全球經濟通脹嚴重,衰退風險加劇,消費者對非生活必需品購買意愿降低,預計出貨1.9 億支,較去年基本持平。未來五年,隨著健康功能監測的準確性及功能性增強,預計全球智能可穿戴設備需求將保持增長態勢,預計 2025 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 2.4 億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