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從上汽集團內部傳來消息,裁員潮已經席卷了整個組織。這一次,首當其沖的是飛凡本部員工,而飛凡高階智駕團隊也遭到了整體裁撤。
據上汽內部人士透露,裁員行動將主要集中在飛凡本部,預計將裁員70%以上。即便幸存的員工,也可能面臨著降薪的壓力。與此同時,已經整合到上汽的飛凡高階智駕團隊也遭到了全員裁撤。這表明上汽對于飛凡品牌的未來已經做出了決斷。
飛凡的命運或許早已注定。自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負責智駕研發的關鍵人員相繼離職,包括首席科學家金杰盂博士和智駕首席產品官Pia Hu。這一系列的人事調整已經預示了飛凡智駕團隊的命運。據悉,未來上汽的智駕研發工作將主要集中在零束科技,而飛凡的智駕領域已經成為過去。
飛凡品牌的衰落源于其低迷的市場表現。據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飛凡汽車的銷量約為1.45萬輛,2023年更是下滑至1.4萬輛。特別是飛凡F7車型,曾經宣稱要擊敗蔚來ET5,但在2024年1月份銷量突然下滑至53臺,這無疑是一記沉重的打擊。與此同時,飛凡汽車頻頻遭受車主維權問題困擾,如續航虛標、自動熄火等,使其聲名大噪。
另外,從產品定位來看,飛凡與智己之間存在著競爭關系。智己的價格區間已下探至20萬元以內,直接影響了飛凡的市場份額。而如果飛凡繼續下探價格,又會影響到榮威品牌的市場地位。這種錯綜復雜的競爭格局使得飛凡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
從MARVEL到R品牌,再到飛凡,上汽集團曾多次調整品牌策略,但似乎都未能改變飛凡的命運。飛凡的短暫征途預示著上汽集團在品牌經營上的困境。這一連串的變動不免會讓消費者對品牌的穩定性產生疑慮。
飛凡汽車的衰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雖然品牌曾一度充滿激情和野心,但最終還是無法逃脫市場的淘汰。對于上汽集團而言,這或許是一個警示,品牌經營需要更多的穩健和耐心,而非頻繁的變動和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