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鋰電池行業有哪些創業機會?
在重重挑戰下,初創企業如果繼續進入電池主體的競爭格局,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技術投入,而且勝出的機會渺茫。與其固守電池本體,初創企業可以在產業鏈的細分領域尋找機會,如電池隔膜、電池管理系統等。
一方面是因為,雖然鋰電行業發展勢頭良好,但是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毛利下降等不利因素仍然存在,鋰電行業低端產能過剩和市場競爭在加劇,補貼準入門檻大幅度提升、行業集中度加大,短期市場的風險也比較大。另一方面是因為,電池隔膜和電池管理系統是國內動力鋰電池行業在技術上比較薄弱的環節,此次《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征求意見稿對汽車電子和新能源汽車電池生產制造領域放開準入限制,且和電池相關的項目只包括電池隔膜(厚度15-40μm,孔隙率40%-60%)和電池管理系統,國家此次鼓勵外商投資,意在通過市場換技術,以求盡快彌補國內技術短板。
1、鋰離子電池隔膜
在 3C 鋰電時代,國內隔膜市場是個十幾億的小市場,動力電池的爆發將國內隔膜市場引向百億級別的大市場,同時也一直得到我國產業政策和資金方面的支持。
鋰電池電解液需求量大,電解液占鋰離子電池成本12%左右,毛利率約為30%~40%,是鋰電池產業鏈中盈利能力較強的環節之一。電解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于以添加劑為核心的配方,行業進入壁壘極高,需要較長時間的技術積累,投資門檻并不高,5000噸的電解液產能投資在1個億左右。
3、PACK以及電池管理
電芯生產的工藝和技術相對成熟,但是動力鋰電池中電芯組合對電芯的一致性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因此生產設備的資金投入也很大。一般來說,建設一條磷酸鐵鋰電芯生產線至少需要5000萬元的啟動資金,對于初創企業來說進入這一領域很困難,傳統的電池生產企業更有優勢。
鋰離子電池隔膜作為鋰離子電池的關鍵材料,成本約占鋰離子電池成本的10%-20%,毛利率則可達50%-60%,被認為是鋰電池產業鏈中最具投資價值的行業之一。而隔膜行業擁有較高的技術含量,中高端市場長期為日本旭化成、日本東燃化學以及美國Celgard等企業壟斷。國內鋰離子電池隔膜呈現低端市場競爭激烈和中高端市場供給不足的局面,對于電池隔膜企業來說,產品高端化才是比較有希望的出路。
2014 年銷售的國產隔膜中,中科科技、星源材質和金輝高科三家企業銷量占比達到了52%。其中中科科技和金輝高科作為老牌隔膜生產企業,在隔膜領域的出貨量一直保持行業前三,但是在隔膜技術不斷突破和競爭加劇的環境下,其技術相對停滯不前,整體競爭力有所下降。星源材質是國內最高同時擁有干法隔膜和濕法隔膜的企業,在產品、技術和渠道建設方面具備較強競爭力,客戶包括LG化學、比亞迪、天津力神、中航鋰電、萬向集團等。
新三板中目前有五家已掛牌隔膜企業,包括鴻圖隔膜、惠強新材、紐米科技、旭成科技、金力股份。根據2015年的財務數據,除了鴻圖隔膜,其他四個企業都是虧損。根據2016年上半年財報,這五家企業經營情況都有所好轉。其原因主要有市場隔膜需求量增加、技術創新、擴產等。
隔膜行業的創業機會集中在中高端產品市場供不應求,濕法隔膜替代干法隔膜的趨勢已經逐步明朗。但是電池隔膜前期生產設備投入大,產品從小樣到量產,市場還需要有一段推廣期,無法有效利用產能。
2、鋰電池電解液
鋰電池電解液需求量大,電解液占鋰離子電池成本12%左右,毛利率約為30%~40%,是鋰電池產業鏈中盈利能力較強的環節之一。電解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于以添加劑為核心的配方,行業進入壁壘極高,需要較長時間的技術積累,投資門檻并不高,5000噸的電解液產能投資在1個億左右。
而且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爆發性增長,2015年中國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出貨6.33萬噸,同比增長48.9%,其中2014年動鋰力電池用電解液占比不到20%,2015年動力鋰電池電解液占比41.2%,比例大幅上升。2016年我國動力鋰電池電解液需求量可達 5.5 萬噸,同比增長111%,動力鋰電池電解液占比將達到62%;2017年動力鋰電池電解液需求量將超過7.7萬噸,同比增長40%以上,動力鋰電池電解液占比將達到59%;2018年動力鋰電池電解液需求量將達到10萬噸,動力鋰電池電解液占比將維持在60%。
中國市場上,電解液國產化率超過 80%,國內主要電解液廠商新宙邦、天賜材料、國泰華榮、珠海賽緯、杉杉、天津金牛等在2015年的產能分別為2萬噸、1.8萬噸、1萬噸、1萬噸、0.8萬噸、0.8萬噸,電解液龍頭也在繼續擴張鋰鹽產能。新宙邦已經成為三星、松下、索尼、ATL和比克的供應商;國泰已經成為松下、索尼、Maxell、三星、LG化學、比亞迪和力神的供應商;杉杉已經成為比亞迪、力神、ATL和比克的供應商。
根據新宙邦第三季度財報數據,公司凈利潤同期增長了71.62%,主要原因之一是鋰離子電池化學品受益于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發展,銷量大幅增長。天賜材料2016年第三季度財報也顯示企業凈利潤同期大幅度增長,主要得益于電解液銷量及價格較上年同期大幅度增長。
電解液領域的創業機會可能在于尋找更優質的電解質替代品,六氟磷酸鋰具有熱穩定性差等缺點,近年來各企業和研究機構都在尋求新的替代品。
3、PACK以及電池管理
電芯生產的工藝和技術相對成熟,但是動力鋰電池中電芯組合對電芯的一致性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因此生產設備的資金投入也很大。一般來說,建設一條磷酸鐵鋰電芯生產線至少需要5000萬元的啟動資金,對于初創企業來說進入這一領域很困難,傳統的電池生產企業更有優勢。
創業企業可以以電芯為切入點,做電池管理系統(BMS),BMS是解決電池一致性的關鍵,在動力鋰電池包中占1/10的成本。而且業內認為,在新能源汽車快速放量的推動下,電池管理系統市場規模將同步擴張,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360億元以上,未來前景廣闊。相比上游過多地牽扯材料,這個環節是較易建立起競爭優勢的。
不過,結合當前的產業現狀分析,從事BMS研發生產的企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從技術層面來看也存在嚴重的兩極分化。部分企業通過自身研究或收購,掌握了先進的電池管理系統技術,比如均勝電子;而部分新進入公司僅能開發低端的BMS產品。各主機廠對BMS的選擇依然多有不同,這也給了廣大BMS廠商帶來了發展機遇。
但隨著BMS安全和質量問題越來越受到消費者和政府監管機構的重視,專業從事BMS業務的公司在該領域仍具先發優勢。首先BMS領域最核心的SOC估算和電池均衡技術具備相當的技術門檻,同時前期堅持BMS主業的相關企業積累了大量的BMS運行方面的經驗數據,對后期產品改進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國內BMS的研發生產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車廠商(比亞迪)、電池PACK廠商(沃特瑪、普萊德等)、專業BMS廠商(惠州億能、深圳國新動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