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雷諾集團、豐田汽車后,又一家跨國車企選擇了放棄俄羅斯市場。
10月11日,日產汽車正式宣布,退出俄羅斯市場,而日產位于俄羅斯圣彼得堡的生產及研發設施,以及位于莫斯科的營銷中心,都將“轉讓”給俄羅斯工業和貿易部下屬的國家汽車工程研究院(NAMI)。雙方沒有公布交易金額,但據彭博社消息,交易價格為1歐元。日產將計入約1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9億元)的一次性虧損。
從延期到放棄
據了解,日產圣彼得堡工廠于2009年開始運營,生產奇駿、逍客等SUV車型。由于俄烏沖突引發的零部件采購問題,日產于今年3月暫停了在俄羅斯的生產,并計劃9月底恢復生產。不過,俄烏沖突的持續時間之長有些超出預期,在當前情況下,日產很難從歐洲和日本等地獲得零部件供應,停產時間不得不延長。日產于9月12日宣布,將圣彼得堡工廠的停產時間延長至12月底。而今,更是干脆放棄了俄羅斯業務。
除了日產發布官方聲明外,俄羅斯工業和貿易部長曼圖羅夫也向俄媒證實,日產圣彼得堡工廠和莫斯科營銷中心將被轉讓給NAMI,該廠的大約2000名員工將被保留。曼圖羅夫稱,NAMI有可能與其它公司建立合資企業。
“我代表日產,感謝多年來為業務作出貢獻的俄羅斯伙伴。雖然在俄羅斯市場的業務無法繼續下去,但我們找到了最大限度支持伙伴的解決方案。”日產社長兼CE0內田誠表示。根據協議,NAMI將保障日產所有在俄員工今后12個月的就業。
此次交易預計將在數周內得到俄羅斯當局的批準,從而正式敲定下來,而日產在今后6年內擁有回購的權利。財務方面,日產將計入約1000億日元的一次性虧損,但不更改整個財年的業績預期。
效仿聯盟伙伴雷諾
日產是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最新一家退出俄羅斯市場的大型跨國車企。在此之前,聯盟合作伙伴法國雷諾集團于今年5月宣布退出俄羅斯市場,其在俄羅斯的資產相當于白送給了俄羅斯當局。其中,雷諾持有的伏爾加汽車67.8%的股份轉讓給了NAMI,據知情人士透露,交易金額為象征性的1盧布。雷諾在莫斯科的工廠則由莫斯科政府接手。在雷諾官宣退出俄羅斯后,莫斯科市長謝爾蓋·索比亞寧宣布,該工廠將被用于重啟蘇聯時代汽車品牌“莫斯科人”。
可以看出,無論雷諾還是日產,其在俄資產重要的接收方之一都是NAMI,且雷諾和日產都擁有6年內回購的權利。據了解,NAMI是俄羅斯工業和貿易部旗下的一家國有實體機構,雖然規模和知名度遠小于伏爾加汽車,但它歷史悠久,且可以說是俄羅斯最先進的汽車研發基地,曾為俄羅斯國家領導人開發豪華汽車,其中包括現任總統普京。
在雷諾退出后,伏爾加汽車工廠轉由NAMI負責運營,當然今后還要再加上日產圣彼得堡工廠。根據曼圖羅夫的說法,在日產撤退后,已售日產汽車的售后服務將由伏爾加汽車負責。
或有更多車企撤離
值得注意的是,日產決定退出俄羅斯,一定程度上可能也是受到了豐田和馬自達的影響。日產曾于9月12日宣布圣彼得堡工廠停產時間延長,僅僅十一天后,豐田正式宣布,將永久終止其在俄羅斯圣彼得堡工廠的汽車生產業務。這意味著,豐田將退出俄羅斯汽車生產領域,僅保留位于莫斯科的業務單元以繼續支持其零售業務,為現有的豐田和雷克薩斯客戶提供服務。也就是說,豐田基本上放棄了俄羅斯市場。
作為全球數一數二的大車企,也是日本最大車企,豐田的舉動帶有風向標的作用。就在豐田官宣終止在俄生產后,馬自達隨即透出口風,稱正考慮退出俄羅斯市場。因俄烏沖突導致的供應鏈中斷,馬自達稱在俄運營已經越來越困難。俄羅斯汽車制造商Sollers也隨后表示,正在與馬自達就收購后者在俄羅斯合資企業的股份進行談判。據了解,馬自達2012年與Sollers在俄羅斯遠東地區符拉迪沃斯托克合資設立了工廠,俄烏沖突爆發后工廠一直停產。一旦馬自達退出俄羅斯,Sollers有意全盤接手合資企業并重啟該工廠的生產。
另外,輪胎巨頭米其林和諾記輪胎此前也已宣布,決定退出俄羅斯市場。在業務重啟無望的情況下,或許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撤離俄羅斯,日產不是第一家,也很可能不是最后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