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聯想招聘官方公眾號顯示,聯想研究院車計算實驗室(LR VC Lab)發布多條汽車類研發崗位招聘啟事,招聘自動駕駛計算平臺工程總監、車載信息娛樂計算平臺工程總監、高級硬/軟件經理等諸多崗位的人才。除此之外,聯想集團還將繼續開放LR VC Lab相關崗位。所招聘崗位月薪大多3萬元起步,最高達11萬元,且一年可拿14薪,遠超部分國內造車新勢力研發人員的平均工資。據悉,上述崗位工作地點均位于上海。
如此高薪挖人,起步不算早的聯想野心不小。
招人、投資、申請專利三管齊下
在2022年4月舉行的聯想集團新財年誓師大會上,聯想集團總裁楊元慶表示,將由聯想研究院主導,圍繞“端-邊-云-網-智”新IT技術架構,持續探索車載計算場景。會上還透露,聯想集團技術委員會統一負責聯想集團整體技術戰略、研發規劃的制定和執行落地,更加高效地推動研發。在創新人才儲備方面,新財年中,聯想將繼續招聘約3600名研發人才,并增加校園招聘人數,實現在3年內增加12000名研發人員的目標。
結合上述表態,聯想這次高薪招聘汽車相關技術人才是計劃之內的事情。
一年前,楊元慶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堅定表示——聯想堅決不造車,而要把有限的資源和精力放在已經明確的賽道上。實際上,自研自動駕駛及座艙域控制器與上述戰略方向并不矛盾。從聯想中國區現階段“科技賦能中國智能化轉型”的使命看,聯想將在自身智能化變革的同時,充分運用轉型經驗,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賦能,推動國內產業,尤其是制造業邁向國際產業鏈的中高端。在汽車行業,深入自動駕駛及座艙域控制器領域的研究開發的確可以幫助IT技術相對薄弱的車企實現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在與自動駕駛息息相關的車聯網方面,聯想懂的通信已為蔚來、小鵬等35家車企提供了智能網聯通信解決方案,未來聯想自研的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也有可能出現在其他品牌的汽車上。
現在回過頭看,聯想進軍汽車業籌謀已久。從2016年聯想創投參與蔚來C輪融資,2019年投資芯片企業,到2020年投資無人駕駛公交,這些動作都是聯想在為進入汽車業做鋪墊。
2021年1月15日,聯想的一份自動駕駛專利技術被正式授權。專利摘要顯示,此次公開提供了一種自動駕駛的方法,該方法包括:獲取乘客信息;根據乘客信息,設置第一自動駕駛交通工具的運行參數,以使得第一自動駕駛交通工具給予運行參數自動運行,其中,第一自動駕駛交通工具的運行參數與乘客對應。此次公開還提供了一種自動駕駛交通工具以及一種自動駕駛管理系統。
隨后5月18日,聯想再獲一項專利授權。摘要顯示,本公開提供了一種自動駕駛的保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獲得感應信息,所述感應信息用于表征自動駕駛的交通工具的內部空間是否載有乘客;如果所述感應信息表征所述自動駕駛交通工具的內部空間載有乘客,啟動通用保護模式。
參加展會、比賽拿獎 技術團隊小試牛刀
據悉,聯想研究院車計算實驗室積極探索智能駕艙、自動駕駛、中央計算平臺等領域的核心技術,致力于結合IT和汽車電子技術,借助聯想集團在計算領域的技術與供應鏈優勢,助力智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通過公開報道,外界已經能夠看到聯想在上述領域內取得的一些成果。今年1月,在2022國際消費電子展上,聯想首發AVIN云控自然交互座艙系統解決方案。聯想研究院PC設備和生態創新實驗室研發團隊和OEM解決方案團隊聯合iNAGO、abc tech、APMA和其他關鍵OEM合作伙伴發布了全新的Mutualism云控自然交互座艙系統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采用獨特的云端車載控制系統,為用戶帶來更智能的語音交互、更豐富的內容資源、更炫酷的人機界面和更多主動服務,打造了包含數字儀表、中控娛樂、數字娛樂的“一芯三屏”智能座艙域控以及透明A柱系統。
6月23日,國際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會議CVPR落下帷幕。在CVPR2022 BDD100K MOT挑戰賽中,聯想研究院團隊基于Tracking-by-detection追蹤框架,提出了一種ReidTrack的創新方案。該方案平均多目標跟蹤準確度(mMOTA)超過了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伯克利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等20多個國內外團隊,奪得第一名。
多目標跟蹤(Multiple Object Tracking,簡稱MOT)技術是計算機視覺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主要是通過先進的檢測和跟蹤算法對各種目標進行高效的軌跡跟蹤,在很多實際的場景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自動駕駛場景下的多目標跟蹤技術是聯想研究院技術研發的重要領域之一。
在車載計算領域,高效的多目標跟蹤技術是實現高階自動駕駛的關鍵技術之一。它能夠讓自動駕駛的車輛對路面的其他車輛和行人進行檢測跟蹤,基于他們的運動軌跡對接下來的車輛駕駛和行人行為進行預測,并據此規劃自己的行駛軌跡,實現安全駕駛,避免發生碰撞事故。
當前,聯想研究院正在布局虛擬化技術,混合內核技術和AI模型加速等技術,以打造軟硬一體的異構架構車計算基礎平臺。
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科技產業投資分會副會長兼戰略投資智庫執行主任布娜新表示,在很多人印象里,聯想是一家硬件設備制造商,在計算機生產制造方面獲得成功令人矚目,但是在通信技術方面的實力有待加強。他認為,汽車行業已經不再是一個單純的硬件制造行業,車載芯片與操作系統對汽車越來越重要。對于無人駕駛技術來說,數據積累是基礎,無人駕駛系統的完善要依靠車輛上路不斷積累數據。如果企業自己沒有數據,就必須尋求通過合作伙伴或者客戶獲取數據,最好在提供無人駕駛服務的同時還能獲得收益。
想分一杯羹不容易
無論是個人電腦還是手機,芯片和操作系統都是利潤率最高的兩部分。聯想自研自動駕駛和座艙域控制器自然是希望在汽車生態中占據一席之地。
“不過,聯想切入汽車無人駕駛領域肯定會面臨激烈競爭?!辈寄刃抡f,“比如百度和蔚來、理想、小鵬等互聯網巨頭和汽車廠家都在這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聯想要趕超對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span>
在某初創自動駕駛公司負責人看來,聯想自動駕駛技術可能還處于研發階段,目前并未聽說聯想自動駕駛技術在哪家企業的產品上測試應用。另有智能座艙研發生產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智能座艙領域有很多細分賽道,IT行業跨界進入的企業會選擇擅長的軟件和生態App或者OTA和云端應用切入,不過涉及到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底層硬件部分的構建,大多數IT企業則并不擅長,尤其是難以通過車規級認證。另外,它們與國外的芯片廠商在底層硬件的合作和采購方面還缺乏經驗。
德勤中國汽車行業主管合伙人周令坤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聯想進入自動駕駛、智能座艙領域,是其軟硬件生態系統的自然拓展,是這一輪消費電子企業跨界智能汽車行業的表現。他認為,聯想進入智能汽車領域仍有機會。首先從產業發展階段看,汽車行業智能化轉型的一大影響是改變了功能車時代圍繞主機廠分層金字塔式的鏈狀供應鏈體系。軟硬件從集成開發變為單獨開發,供應鏈趨向扁平化,供應商可以提供軟件、硬件,也可以提供軟硬件解決方案。不同主機廠軟件開發實力、開發模式、控制程度均不同,這也給不同定位、資源稟賦的汽車電子類企業、新興軟件企業大量進入機會。例如:智能座艙域控制器的開發門檻、安全等級、量產難度都相對較低,因此吸引了一批消費類電子企業跨界,憑借自身資源優勢提供差異化產品和技術。
其次,從利潤角度來看,消費者對智能座艙等的體驗感更強,是汽車差異化體驗的關鍵,也是智能網聯時代的增量零部件,利潤空間更可觀。
最后,從內部因素看,聯想在消費電子領域積累的高性能芯片、操作系統、架構設計、軟件開發等基因優勢和生態資源,可以平移到智能汽車上,并實現其自身業務和車載業務的聯動。尤其對PC、手機企業而言,汽車向軟件定義轉型過程中所涉及的軟硬件解耦、硬件抽象、SOA架構、中央計算集中均是IT行業發展和迭代所必須經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