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映的《黑客帝國4》電影口碑慘遭滑鐵盧之余,中國觀眾紛紛感嘆,“電影已經跑不過現實”。
2022年,人們出行方式的質量早已不取決于出行工具輪子的多與少,甚至不取決于輪子。當相同單位時間我們到達更遠的目的地,旅途中獲得更豐富、更舒心的體驗,我們才意識到,這些看似遙遠的概念正無時無刻影響著人們。
科技、商業,一切基于復雜架構的變體都在使出行變得更富有想象力,但一切的出發點都應當基于人。
億歐汽車認為,2022年的出行產業,隨著相關技術和政策部署日趨成熟,產業將進入落地淘汰賽。車路協同、共享出行等技術已然在企業、政府等多方努力下從0到1,不再神秘。
但如何獲得市場,贏得更廣泛的消費者信任與應用,著實還需要下一番功夫。
單車再智能,也需要路端、云端“神助攻”
汽車的智能化、電動化使得車聯網成為必然趨勢,而車聯網也能夠助力未來汽車實現自動駕駛,在未來,智慧出行絕不只是汽車自己的事。
如果4G技術為車聯網提供了基礎功能和簡單的應用場景,那么5G技術的到來,會極大增強車與車、車與人、車與道路基礎設施的連接能力,即C-V2X(以蜂窩通信為基礎的移動車聯網)的能力。智慧交通正在車企、電信運營商和科技公司等共同努力之下變得觸手可及。
V2X,不僅允許汽車之間和基礎設施之間進行“交談”,實時幫助司機注意視野之外的事情,還可以通過接收安裝在其他車輛、紅綠燈或建筑物上V2X傳感器所發出的信號,幫助司機對前方信號燈改變、道路擁堵信息等做出預判。
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里,V2X車載終端已經率先迎來前裝量產周期,包括蔚來、華人運通、上汽集體、廣汽埃安等越來越多車企在新車上面搭載V2X車載終端設備。
面對C-V2X潮流,許多城市也在聯合運營商、科技公司,積極打造自動駕駛與智慧出行示范區。
北京、上海相繼出臺智能網聯汽車實施方案,開放智能網聯汽車試點示范區后,廣州、蘇州、長沙、衡陽、滄州等地也紛紛入局。
2021年12月初,福特車路協同系統正式落地廣州,這是繼無錫、長沙之后落地的第三城。福特旗下四款量產車型已全系標配車路協同系統,并接入國內九大城市的智慧交通網絡,實現人-車-城市互聯的智慧出行。
國內首個城市級自動駕駛智慧交通項目,正在湖南衡陽逐步落地,預期將在2022年交付一期38公里數字化智慧道路,并實現多種自動駕駛公共服務車輛的試運行。
衡陽項目預期將會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承接城市道路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包括主干道激光雷達、攝像頭、路側通信單元和邊緣計算服務器等,實現城市級3D交通數字模型;
第二,提供城市級自動駕駛公共服務車輛升級和車隊運營服務,包含公交、出租、巡邏、清掃等公共服務車輛;
第三,道路基建完成后,依托云端的“城市交通大腦”提供實時交通統一管理平臺。
衡陽智慧交通項目的操盤手,蘑菇車聯副總裁鄧志偉告訴億歐汽車,“車路云一體化”的解決方案不僅能夠更安全、高效實現智慧出行,通過與云平臺、政府部門共同合作,還能在技術落地的過程中降低成本——“車路云一體化”方案能夠將智能單車改造的成本降低90%。
“自動駕駛以城市為獨立單元運營,是一個非常合理的落地方式。”
鄧志偉坦言,一些城市在5G、新基建、智能制造、科技創新等大戰略方向支持下,率先向數字交通和智能駕駛技術商伸出橄欖枝,企業也會優先選擇有這方面計劃的城市,幫助地方政府共建“全域覆蓋、統一思考、協調調度”的新型城市基建體系。
俗話說一人走得快,眾人行得遠。在整個智慧出行的體系建設中,有了路端、云端的“神助攻”,車輛才能夠克服肉眼、車端傳感器的盲區與檢測邊界,在車體本身智能程度有限的前提下,輕松應對復雜多變的道路環境和路測時無法窮盡的“長尾問題”。
哪怕在信奉單車智能“教義”的特斯拉眼中,車路協同也同樣是錦上添花的事。
億歐汽車從特斯拉處了解到,特斯拉目前正通過神經網絡芯片,基于在美國收集的路測數據進行分析學習,從而達到未來對道路環境的預判。
車路協同需要大量的基礎建設,在世界范圍短期內無法實現,對于特斯拉這樣的企業來說,單車智能更具主動權。
但“基建狂魔”中國既有通過強政權推行新事物的體制優勢,又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經驗和魄力,車路協同無疑是更加適合多數中國汽車出行廠商的選擇。
億歐汽車認為,2022年將有更多技術廠商著眼于車路協同,基于“人-車-路-云”深度融合,通過路端感應,幫助車輛和人判斷擴大感知范圍、能力和場景。而待湖南衡陽項目落地后,更多以此為樣本的城市級項目也將接連展開。
未來,每一個路端、車輛感應器和智能網聯系統,也都將成為貫穿城市,幫助整個機體健康運轉的“末梢神經”和“毛細血管”。
共享出行Plus,提供保姆級運力供給
當共享移動解決方案在世界范圍內的發展甚囂塵上,中國共享出行賽道已經在補貼大戰、平臺吞并等幾輪“廝殺“后,留存者寥寥。
活下來的企業需要在數據安全、平臺監管等多重“鐐銬” 下謹言慎行。而自動駕駛、通信技術的發展和5G戰略的出臺,給了智慧出行另一種可能。
億歐汽車看到,2022年,隨著自動駕駛技術向L4級別的逐漸演進,Robobus、Robotaxi的落地將成為出行企業的理想下一站,共享出行+自動駕駛,會成為中國智慧出行新解。而在政策端,各地也在積極推進部署智慧出行相關建設。
1月2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關于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放寬市場準入若干特別措施的意見》,指出支持深圳統一規劃建設和運營新能源汽車充換儲放一體化新型基礎設施,放寬融合性產品和服務的市場準入限制,推進車路協同和無人駕駛技術應用。
早在2019年7月,交通部就頒布了《數字交通發展規劃綱要》;2019年9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頒布《交通強國建設綱要》;2019年12月,交通部頒布《推進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2020-2025)》;2020年3月,中共中央提出發展“新基建”。
這些綱要和政策除了在存量基礎上對中國交通進行降本增效,還要求先進的交通設備扮演“創新”角色,對中國交通進行增量改造。
除了新型運載工具和特種設備,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智能道路、智能高鐵等都赫然在列。早已在創新出行耕耘數載的Robotaxi玩家,如今進入而立之年,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12月頻繁布局:
2021年12月8日,享道Robotaxi上海正式投入運營,Momenta和上汽集團在背后深藏功與名;21日,文遠知行與廣汽集團達成戰略合作,推進Robotaxi前裝量產車型的研發制造、量產和商業化運營;24日,小馬智行宣布與一汽(南京)達成戰略合作,加速推進Robotaxi的大規模應用。
而在此之前,輕舟智航在無人小巴業務的基礎上,通過智能算法,將路線相近、相同方向的乘客進行即時匹配。文遠知行也將合資公司復制到了多個城市,文遠粵行、文遠蘇行、文遠豫行、文遠楚行,通過“AI技術公司+車企/Tier 1+出行服務平臺”鐵三角的合作模式推動Robotaxi落地;
百度則是推出了專門的運營平臺“蘿卜快跑”,在特定區域內提供“無人網約車服務”。其無人小巴阿波龍Ⅱ,也能夠與多種交通工具無縫銜接,與自動駕駛車輛及傳統公交運力相互配合。
享道出行CEO莊菁雄告訴億歐汽車,技術創新在這一輪出行變革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創造全新的、擁有創新體驗的交通工具,例如當前的Robotaxi、未來的飛行汽車等;二是用更快速的連接、更智能的調度、更人性化的體驗,為傳統的出行方式降本增效并賦予新的價值。不過當我們為技術創新帶來的出行變革備受鼓舞時,仍然需要警惕技術這把“雙刃劍”。
2021年,滴滴出行、BOSS直聘等多家剛剛完成在美上市的企業均因“涉及國家數據安全風險”,相繼被國家網信辦實施網絡安全審查。而更早時,多家互聯網平臺就因身陷數據殺熟丑聞,而讓網友直呼太傷感情。
對于出行科技的商業主題來說,發展節奏要符合商業規律,才能長期有序健康發展。而響應監管、引領行業發展和保障各方權益,也是出行平臺應盡的社會責任。
結語
目力所及,人們身邊關于出行的一切,正難以置信地飛速發展。
讓汽車出行從業者達成共識的是,中國的出行行業正在從互聯網共享出行時代,邁向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硬科技智慧出行時代。
億歐汽車認為,2022年,國內會有更多的城市實現智慧出行項目的商業化落地,更多的用戶將體驗到未來出行,享受到技術創新帶來的發展紅利。
但對于建設者來說,一切才剛剛開始,一切都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