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海外媒體報道,特斯拉已在多個場合透露,正在研發(fā)一款比Model 3更小的車型,將會在上海的特斯拉超級工廠生產,最快將于2022年亮相,在2023年內上市銷售,該新車或被命名為Model 2。據悉,這款車的價格可能在16萬元人民幣以內。
這并不是特斯拉的一時沖動,而是其既定規(guī)劃。早在2018年,特斯拉首席執(zhí)行官馬斯克就透露會在3年內推出售價僅為2.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6萬元)的車型;在2020年特斯拉第二季度財報會議上,馬斯克“嫌棄”自家車型價格不夠親民,并表示有必要推出一款更加便宜的車型;2020年的“電池日”上,馬斯克再次強調,通過改進特斯拉的電池技術能夠生產出2.5萬美元車型。
如果16萬元的特斯拉按計劃上市,自然會推動中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fā)展,而這也符合汽車市場的規(guī)律。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結構正處于從“啞鈴型”向“紡錘型”加速優(yōu)化的初始階段。威馬汽車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官沈暉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預計到2030年,15萬~25萬元價格區(qū)間的電動車型將占據約60%的市場份額,滲透率將從3%增長至40%。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隨著電動車技術的進一步突破以及成本進一步下降,今后A0~A級區(qū)間的國民經濟型產品會提升占比,成為市場主力,10萬~20萬元區(qū)間的新能源汽車可能會是增長主力。中國汽車流通協(xié)會新能源汽車分會秘書長章弘也預測,從現在起到2030年,中檔車會是大多數普通家庭的首選,15萬元車型也許是近些年中等收入家庭的主力車型;到了2030年,25萬元車型也許將成中等收入家庭的主力車型。
可見,下一階段最具市場潛力的不是當前正火的A00級微型電動車,也不是C級及以上的豪華電動車,而是處于中間的家用車市場。這一市場潛力有多大?從目前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結構來看,中端車市場占有率只有20%左右,將來至少占據40%才算合理。從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來看,目前新車已經達到10%,而中端車只有3%左右。
所以,我們看到,當威馬的市場表現暫時不盡如人意時,沈暉堅定地認為威馬目前的產品定位沒問題,只是需要等待市場需求的爆發(fā)。
所以,我們看到,蔚來宣布將推出一個獨立運營的副品牌,進入更便宜的大眾市場,以比特斯拉更低的價格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我們還看到,類似比亞迪這樣的汽車企業(yè)已經在中端市場開始有所收獲。以今年7月銷量數據為例,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同比暴漲262.7%,達50057輛,衛(wèi)冕中國新能源乘用車月度銷量冠軍。比亞迪售出的5萬多輛新能源汽車,大多在中端市場的價格區(qū)間,比如秦PLUS DMI混動車型、漢EV。
過去,中端新能源汽車在產品競爭力上遠不如燃油車,所以導致銷量不佳。但現在已經今非昔比,新能源汽車正在逼近同級別燃油車。隨著中端車市場的入局者越來越多,這一市場或將迎來爆發(fā)式增長。
對于汽車產業(yè)而言,量大定江山。機會就在眼前,車企莫失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