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力鋰電池存在污染隱患
鋰電池具有電壓高、重量輕、能量密度高、使用壽命長等諸多優點,但是如果使用或者回收不當,鋰電池中的正極材料會造成重金屬污染,其電解質具有相當大的腐蝕性和化學毒性,電池如果爆炸燃燒還會產生有毒的化學氣體。無論是一次性鋰電池還是二次鋰電池,均含有多種金屬以及電解液等有機溶劑,電池循環過程如果損壞還會產生副產物,都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而且鋰電池在退役后,仍然具有300-1000V不等的高壓,如果在拆解、回收的過程中操作不當,還可能會發生起火爆炸等問題。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工程專家組組長王秉剛表示,與相對環保的生產環節不同,后期回收“一旦處理不好,有可能是一場新的環保災難” 。盡管國內已開始重視拆解回收,但綠色環保的拆解回收仍然任重道遠。
動力鋰電池將迎來“退役潮”
自從2013年新能源車開始大批量進入市場以來,動力鋰電池即將進入報廢的臨界點。動力鋰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重要的核心部件,其設計使用壽命只有5-8年。因此,2018年被業界認為是動力鋰電池退役潮的元年,動力鋰電池面臨的退役回收量將達6.39萬噸,同比增長129.99%。
據國家規劃,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存量將超過500萬輛,屆時市場流通的動力鋰電池總量將達到67萬噸,累計退役量將超過24.8萬噸,這些廢舊鋰電池如果回收和再利用不當,將會造成非常大的環保和生態壓力。
氫燃料電池已處清潔能源風口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國家科技部原部長萬鋼曾表示,“氫能燃料電池目前在壽命、可靠性、使用性能上基本達到車輛使用要求,中國已初步掌握了相關核心技術,基本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技術平臺。在未來車用能源中,氫燃料與電力將并存互補,共同支撐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制造鋰電池所要用到的鋰、鈷、鎳、錳等元素都屬于非可再生資源,且在我國存在儲量少或者品質不高等問題。而我國氫元素儲量極為豐富,幾乎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電池中國網認為,在鋰電池遭遇技術瓶頸,石墨烯電池技術止步不前,環境問題日益凸顯的嚴峻背景下,氫燃料電池已處在清潔能源的風口,將為動力電池業發展帶來新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