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騰訊汽車 張翠翠
21世紀第二個十年伊始,以蘋果、百度為首的科技公司入局造車,迅速拉開了智能汽車領域新一輪競爭的序幕。而傳統車企們也在馬不停蹄的尋求適合自身的發展模式,避免自己淪為“代工廠”的尷尬境地。
“未來10年如果錯過了智能化出行工具,將會錯過一個時代。”近日,長城汽車智能駕駛負責人、毫末智行董事長張凱在“咖啡智駕背后的生態構想”主題沙龍上這樣表示。
在他看來,更多跨界巨頭加入汽車行業,大家都在爭搶下一個時代交互的入口。“汽車將在未來10年內成為繼個人電腦、智能手機之后,下一代非常重要的移動終端”。 這也是眾多企業拋棄原來優勢領域和產品投入到這個大潮中最大的誘惑力和驅動力。
為此,長城汽車早在2015年就成立專門的部門開發智能駕駛系統,并于2019年成立毫末智行,核心團隊成員一部分來自長城汽車,一部分來自互聯網和人工智能專家團隊,目前公司員工近400人。
今年2月,毫末智行完成由首鋼基金領投,美團、高瓴創投跟投的數億元Pre-A輪融資,同時原百度智能汽車事業部總經理顧維灝也已加入長城汽車旗下毫末智行,擔任CEO一職。長城希望毫末智行作為自身分化出的獨立科技企業,能成為Cruise模式的中國代表。
Cruise模式能否在中國落地?
3月3日,在毫末智行的第一個品牌開放日上顧維灝正式亮相,并表示長城+毫末智行是通用+Cruise模式在國內自動駕駛行業中的典型代表。“汽車主機廠+科技公司的發展模式能夠將傳統汽車行業和科技公司二者之間的行業壁壘轉化為優勢,實現互補。”
在他看來,當前全球自動駕駛行業主要有三種發展模式,一種以谷歌Waymo、百度等科技公司為代表,第二種以特斯拉、理想、蔚來等新能源主機廠為代表,第三種的代表是通用汽車+Cruise。
所謂的Cruise模式,即屬于主機廠分化出來的一個獨立運行的科技企業,來負責主機廠未來的智能化與自動駕駛。
據了解,通用汽車旗下自動駕駛公司Cruise雖然成立不到8年,但其已擁有雄厚的資本支撐,聚集了微軟、通用、本田、軟銀等各行業大佬,融資總額超過92億美元。
今年初在獲微軟20億美元投資之后,估值飆升至300億美元,被認為是僅次于Waymo的自動駕駛行業排名第二的企業。“Cruise的成功,也正是資本看中毫末智行模式的原因之一。”長城汽車相關負責人這樣表示。
而根據去年年底長城汽車推出的咖啡智駕331戰略,計劃將通過3年時間,實現行業內智能時代自動駕駛的領導者,并完成“用戶規模行業第一、用戶體驗評價最好、場景功能覆蓋最多”的目標。
同時,咖啡智駕將在明年年初,優先搭載在WEY品牌旗艦車型,并將在今年下半年起,陸續搭載在長城汽車的其他品牌車型上。
張凱透露,經過內部的研討和分析,2023年將會是自動駕駛重要的時間節點。“無論是汽車新老勢力下一代的自動駕駛系統都面臨市場檢驗,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2023年真正的競爭才開始。”
掌握“數據”才有真正的話語權
在他看來,咖啡智駕的主要優勢在于長期的經驗積累和數據方面的布局。毫末智行作為深度合作伙伴,此前推出了“風車”戰略,以數據智能為軸,三條業務線是風車的三個葉片,不斷轉動收集場景數據,促進數據能力的迭代。
“從數據獲取上面,要利用長城汽車量的優勢,以更低的成本快速收集數據,并迭代數據。”張凱這樣表示。在數據驅動時代,大家都認為數據是核心資產,這兩個方面就能夠把數據智能的能力更大程度發揮出來。
他指出自動駕駛技術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是功能驅動到數據驅動的轉變。“功能驅動解決單一場景的問題,單一場景是完全靠人工方式解決的,針對相應場景進行相應分析,分析的是場景數據,人工分析以后得到相應結果,制作相應軟件,通過這個軟件部署到車上,這是上一個階段開發的過程。”
長城汽車智能駕駛負責人、毫末智行董事長張凱
據了解,去年長城也經歷了數字化轉型的過程,建立了企業數字化中心和產品數字化中心。其中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咖啡智駕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長城汽車發布咖啡智能品牌,提出了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服務的“三智融合”概念。
目前毫末智行的數據原型系統,會開發一些網絡部署在云端進行訓練,另外會開發一些基于人工智能的技術,開發網絡做推理過程。
在長城汽車智能駕駛總監、毫末智行首席交付官CIO甄龍豹看來,咖啡智駕背后的生態構想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要做到用戶場景全鏈接;其次,希望用戶與系統之間是沒有間隙存在的,系統和人之間是可以無縫銜接的;第三,希望智能駕駛是有交互的。
而這些都需要數據系統來協助實現,才能讓車輛真正具備自學習能力,建立場景自適應。
自動駕駛系統是以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為基礎的,而要讓機器變得更智能,就需要大量數據來訓練算法和建立模型,包括:感知層、決策層、執行層三個層面。
競爭加劇 產業上下游合作探索商業模式
據了解,毫末智行有兩條產品線,一條是從L2到L4無人駕駛解決方案以及人工智能核心整體解決能力。另一條是做低速物流無人車,形成底層生產、硬件、車、服務5S的生態。在咖啡智駕里面主要協助長城汽車從L2到L4無人駕駛解決方案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目前,自動駕駛的發展還處于技術驅動的階段,除了毫末智行自主的技術開發之外,長城汽車與上下游產業鏈的合作共贏也成為必然。
例如,在核心的芯片領域長城汽車采取了“積極參與+合作共贏”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戰略投資了國內AI公司地平線,參與到下一步芯片的設計定型;另一方面也在與高通、華為進行相關領域的合作。
張凱透露,長城汽車主要在通訊領域與華為開展合作。“華為在智能產業鏈布局也是非常廣泛,非常小的傳感器他也做,豪米波雷達,激光雷達,芯片,鏡頭,攝像頭都做,我們跟他們是一個非常緊密的關系,比較強勢的資源跟我們進行相應的互補。”
“我們認為未來智能駕駛必然會發展為車廠相對核心的技術,未來我們也會進一步加大投入,與產業鏈上下游進行相應的合作,在智能駕駛技術上做更高層次的創新。“他指出。
除了技術的成熟度之外,自動駕駛真正落地還需要政策法規的支持,以及商業模式的支撐才能有效落地。“我們現在示范運營,一方面在進行技術驗證,同時也在進行商業模式驗證,雙環融合才能形成螺旋迭代發展的態勢。”
結語:未來10年將迎來自動駕駛商業化正式落地,隨之而來的駕駛場景和創新模式將會超出消費者的想象,而在巨頭頻頻入局競爭加劇的當下,傳統車企的轉型顯得尤為艱難。長城汽車非常有前瞻性的布局以及通過毫末智行對Cruise模式的效仿,收獲了資本的青睞,但成功與否還需要經受消費者更為嚴苛的考驗,結果很快就會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