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大學汽車學院副院長陳昊
10月21日,2020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在西安正式拉開帷幕,長安大學汽車學院副院長陳昊在主題演講中指出,我國汽車產業升級轉型會產生極大的社會效益,同時推動科技創新,而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內涵在于自主創新。
他建議汽車產業相關企業應該從新材料、新結構、新工藝、新裝備、新能源、新功能(移動互聯、自動駕駛、移動空間等)、新模式(研發模式與商業模式)等七大領域進行自主創新,即“7新”聯動。
陳昊指出,以“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智能交通”產業化為突破口,同步推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和汽車社會新生態形成,承載一系列國家戰略的踐行及實現。
具體來看,新材料指的是輕量化的汽車生產材料逐漸被廣泛應用,推動汽車電動化的高性能材料不斷取得突破;新結構指的是傳統汽車結構并不能適應智能化、電動化的發展趨勢,另外結合高性能新材料的飲用,汽車機構迎來新的變革。
而在新工藝領域,這也是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主要差距之一,他認為提升工藝水平,對提升汽車產品品質、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浪費具有重要的意義。重視工藝水平的提升是我國汽車行業轉型升級的重點之一。
在新裝備領域,發展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對于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提升生產效率,實現制造過程的智能化和綠色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同樣,電池、電機、電控技術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在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必須把握核心技術,具備自主知識產權,才能在未來新能源產業中占據主導。
與此同時,車輛智能化的發展能夠有效解決交通擁擠堵塞、交通事故頻發等問題的關鍵技術手段,而以單車智能化與網聯智能化相結合的智能化車輛將在汽車產業升級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
另外,新型制造模式、新型研發模式、新型實用模式也在推動產業新模式的轉變。
陳昊指出,中國目前形成了6大汽車產業集群:東北汽車產業集群、京津冀產業集群、長三角汽車產業集群、珠三角汽車產業集群、西南汽車產業集群、中部汽車產業集群。
在這六大產業集群的支持下,中國汽車近十年一直在穩定高速發展,而從2018年開始增速放緩,而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發展勢頭比較強。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和保有量均居國際引領地位,年產銷量及保有量均占全球總量的50%做優,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4.2萬輛和120.6萬輛,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連續兩年超過百萬輛。
自主品牌的市場占有率逐年增高,基本穩定在40%左右,消費者滿意度得到較大的增長。
中國汽車市場未來仍有廣闊增長空間,限行限購阻擋不了增長,因為有需求。中西部二三線汽車市場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增長空間將主要源于家用轎車。
目前,全球處于汽車產業重塑期,而“互聯網+”也要求汽車工業華麗脫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