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的王朝系列從“秦”開始,后續的唐、宋、元等車型相繼奠定了屬于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的盛世王朝。但是,這幾個朝代中唯獨缺了“漢”,要知道歷史當中的漢朝要比盛唐更強悍一些,退匈奴、征西域、平內亂,或許你不知道,東漢時期就有了那句特別響亮的口號“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足以見得漢朝也是一個歷史長河中相當“彪悍”的階段。
與之對應的比亞迪漢必然也是一個狠角色,早在2015年,它的呼聲就響徹在各大論壇和門戶網站,每一次信息披露和細節曝光都不亞于一次新車發布,同行們更是抱著管中窺豹的心態去分析這輛對于比亞迪而言極其重磅的車型。如今,我們總算迎來這輛車的首次靜態評測,站在車旁,其震撼不言而喻,也可以讓你回想起過去你所看過的它的每一個細節。
很多網友愿意把這輛車的顏值和定位歸結到奧迪A7、保時捷TAYCAN范疇里,雖然明知道他們的售價必然是有著天壤之別的,但是你不可否認的是這三款車的確有著驚人相似,但又各領風騷。
接近5m級別的車長和近2m的車身寬度讓這輛漢看起來更像是一輛豪華GT,你沒法要求它像后驅車那樣有著長長的車頸,也別指望它像小鋼炮那樣四輪四角的布局形式,凸顯性能、保持優雅是你看到這輛漢的第一觀感。
對于很多門外漢而言,車身的線條、通風口、導流槽或許就是一輛車性能強悍與否的標志了,風阻系數這個專業詞匯大家的認知還是停留在數值上,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奧迪A7 Sportback是0.29,TAYCAN是0.22,眼前這輛漢是0.233,這個參數震撼了所有人,計算這一數值的公式可能幾頁A4都不夠,我們不妨了解一下低風阻系數帶來的優勢。
低矮的車身、更寬姿態以及現場EV版本沒有進氣格柵的天然優勢使得空氣動力學發揮了民用量產車的極致,機艙蓋末端還有微微隆起的設計,更小的撞風面積會讓這輛漢的加速更快、EV版本的續航更長。不過,我更樂意你像我一樣俯下身子看看輪拱里、底盤下的空氣動力學設計,這個地方的成本遠比你表面看到的要高出很多。
作為一款被消費者寄予厚望的車型,漢的內裝部分給了大家一份滿意的答卷,早在秦PRO、唐DM等車型上選用的內飾就已經按照電氣化、未來化、極簡化的設計風格,漢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少量的性能暗示和運動元素體現,這和偏性能標定的外觀形成呼應。
L2級自動駕駛水平在近幾年已經在各級別、各價位車型上普及的相當徹底了,我們判定一輛車自動駕駛能力的好壞,并不僅僅靠配置清單、硬件堆砌,這一點好比眾多純電動車型搭相同容量電池,續航能力卻各不相同,其根本在于電池管理系統。自動駕駛同樣如此,程序、匹配這些才是自動駕駛能力好壞的根本,比亞迪漢首次搭載全新智能駕駛輔助系統DiPilot,這是一款集個性化、智能與安全的駕駛輔助系統,開創性地引入DiTrainer大數據算法后,它能夠學習駕駛員駕駛習慣,能夠對于駕駛員類型以及駕駛水平進行判斷,并通過通知提醒以及電腦對車輛干預等方式,作為優化駕駛輔助系統,提升駕駛輔助智能水平、安全防護的依據。
至于自動緊急制動輔助系統、前向碰撞預警系統、自適應巡航、單車道集成式巡航、交通擁堵輔助、車道偏離預警系統、車道保持系統、盲區檢測、自動泊車、全景影像、遙控駕駛等技術,這些對于比亞迪而言已經輕車熟路了。
劃時代意義動力電池是這輛漢引起論壇炸鍋、門戶刷屏的重中之重,一個新的名詞闖入大家的視線—刀片電池,顧名思義,它的厚度不到2cm、高10cm,長100cm,和以往我們見到的,類似特斯拉采用的電池組不同,刀片電池取消模組結構,電池包的能量密度更高,其獨特的造型在新能源本就具備的低重心優勢上進一步降低,麋鹿測試可以輕松完成80km/h大關,超低重心功不可沒。回歸本真,續航是任何價位純電車型避不開的話題,漢的真實續航在600km以上,憑借高達35%的能量回收,突破700km大關也不是沒有可能,快充也把30%-80%做到25min,充電10分鐘續航135km的地步,里程擔憂、充電效率不再是問題。
文章結尾,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對于中國汽車品牌的看法,尤其是從這輛比亞迪漢上面可以折射很多現實的問題:
第一,中國品牌車型不該總是預設價格天花板,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大家都懂,即便是30萬的車價,大家也不必唯價格論、唯國產論。
第二,最新的補貼政策設定了30萬的門檻,無論比亞迪漢最終定價如何,還是要從車本身看起。如果綜合實力達到預期,這個政策可以按下不表。畢竟一個成年人最大的悲哀不是沒能實現遙不可及的幻想,而是稍稍努力就能實現的卻放棄了,比如補貼。
第三,這輛比亞迪漢用了無數次方式吊足了大家胃口,顏值、科技、性能,這一次靜態如果就下定論還是為時尚早,但有一種霸氣便是,它停在那里你就知道它終將會如你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