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交通部公開發布了《公路工程適應自動駕駛附屬設施總體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這是國家層面首次出臺自動駕駛相關的公路技術規范。
《意見稿》稱,我國自動駕駛已經進入產業化前期,為更好地支撐車輛在現有道路上部分或完全自動化運行,制定專門針對自動駕駛公路附屬設施方面的技術規范,具有重要意義。
參與編寫該規范的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人士告訴界面新聞,這是中國第一個跟自動駕駛公路建設相關的標準,代表著公路基建設施將由以前的傳統高速公路,逐漸過渡到為未來新型交通運載工具服務,對于新基建和智慧公路建設將起到支撐性的作用。
所謂公路附屬設施是指,為保護養護公路和保障公路安全,所設置的設施設備以及專用建筑物。
目前的公路工程附屬設施,主要針對人的生理心理特點,以保障人駕駛車輛的路上安全、順暢行駛為目標而確定。而針對自動駕駛的公路工程附屬設施,將把人工智能所需的元素加入,為自動駕駛提供基礎保障。
自動駕駛技術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適應自動駕駛附屬設施也需要根據技術發展現狀,分階段、逐步地進行應用與建設。
針對服務于自動駕駛的公路附屬設施,《意見稿》對定位設施、通信設施、交通標志線、交通控制與誘導設施、交通感知設施、路側計算設施、供能與照明設施等七個方面作出了具體的標準規范,同時對高精度地圖、自動駕駛檢測與服務、網絡安全等軟件層面也做出標準規定。
從適應自動駕駛的角度來看,公路現有附屬設施部分是可直接利用,部分則需要進行升級改造?!兑庖姼濉贩Q,考慮自動駕駛的發展階段、技術經濟性等方面的因素,當前階段宜首先從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的自動駕駛專用道以及自動駕駛專用公路方面進行技術規范。
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的交通環境相對封閉、路面結構更平整、道路線型更平順,相比其它等級的公路,更有利于車輛實現部分或完全自動駕駛功能,并且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的安全設施和管理設施更加完備、更易于升級改造。
車聯網、5G、邊緣計算、全息感知、云控等新技術,也將為自動駕駛提供更好的技術支撐。
上述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一個規范的制定并不是全新的概念顛覆,而是要在既有經驗總結基礎上進行提煉。“規范里的很多東西已經在路上使用,比如正在修建的杭紹甬智慧高速希望做成自動駕駛公路,有些標準就是來自該項目。至于它最后能否達到自動駕駛公路標準,需要行業整體對其評估?!痹撊耸空f。
目前百度、阿里、滴滴、圖森未來、上汽等多家企業都在進行自動駕駛測試,廣州和長沙已推出自動駕駛出租車試乘,不過仍需安全員坐在駕駛座上。
自動駕駛公司智加科技工程副總裁付強曾對界面新聞表示,“自動駕駛要想商業化落地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政策和行業配套得同步跟上”。自動駕駛公路建設規范的出臺,將在行業配套方面給自動駕駛提供有力支持,標志著行業發展的實質性進展。
《意見稿》由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主編,參編單位包括長安大學、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院校,以及華為、高德、百度、阿里等從事自動駕駛研發的企業,目前在交通部網站上公開征求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