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汽車教父”的德國著名汽車經濟專家、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教授杜登霍夫(Prof.Dr.Ferdinand DudenhoeFFer)日前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德國汽車產業已經與中國深度交融,疫情同樣也給德國汽車業造成重創,即使僅從經濟角度出發,德國也應大力援助中國抗擊疫情。他預計,中國經濟將一如既往地飛速向前發展,經歷此次危機,中國只會變得越發強大,而非虛弱。
被譽為“汽車教父”的德國著名汽車經濟專家、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教授杜登霍夫(Prof.Dr.Ferdinand Dudenhoeffer)日前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德國汽車產業已經與中國深度交融,疫情同樣也給德國汽車業造成重創,即使僅從經濟角度出發,德國也應大力援助中國抗擊疫情。他預計,中國經濟將一如既往地飛速向前發展,經歷此次危機,中國只會變得越發強大,而非虛弱。資料圖為杜登霍夫。 中新社記者 彭大偉 攝
截至2018年,中國已連續三年成為德國在全球最大的貿易伙伴。而對于在德國國民經濟中扮演關鍵角色的汽車產業而言,中國則同時身兼其最重要的單一市場和最重要的生產地之一。根據安永咨詢公司2018年的一份報告,中國市場占德國三大汽車巨頭大眾、戴姆勒、寶馬總銷售量的三成。
談及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將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到德國汽車企業,杜登霍夫援引他領導的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汽車研究中心測算數據指出,德國汽車業每年在中國可獲得1500億歐元(約合1.13萬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額,相當于全德國汽車行業單年總銷售額的35%,“換言之,只要一天不戰勝疫情,那么德國汽車業就要繼續以每天7200萬歐元(約合5.45億元人民幣)的規模遭受損失。”
杜登霍夫強調,上述測算結果還只是相對保守的算法,其預設的前提是只有20%的產能和客戶受到影響。
“因此,(對德國而言)援助中國不僅僅在人道主義層面非常重要,在經濟層面上也極端重要。”杜登霍夫說,他期待德國聯邦政府能夠在醫療衛生方面為中國抗擊疫情提供支援,如提供醫生、隔離設施、藥品等。
“我不是醫學家,但我看到了中國政府如何以巨大的勇氣和意志在領導這場‘戰疫’。”談到中國為抗擊疫情所采取的巨大努力,杜登霍夫如是評價。他說,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武漢火神山和雷神山兩座醫院竟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順利完工。“從這一點出發,我的預判是,中國有可能在接下來3到4個月時間內宣布對新冠病毒疫情取得關鍵勝利。”
談及疫情對中國汽車行業和整體經濟的影響,杜登霍夫預計,中國的汽車銷量在今年一季度可能出現較為明顯的下滑,但這只是臨時且可控的“陣痛”。他續指,到今年下半年,中國汽車業仍有望重回增長軌道。
“這當中重要的是,要不斷升級中國同歐洲的合作。”杜登霍夫指出,這其中重要的一條合作途徑便是中國首倡的共建“一帶一路”。事實上,杜登霍夫所工作的杜伊斯堡便是中歐班列在德國最重要的節點城市,且已成為整個中歐班列上線路最廣、運量最多和貨值最大的重要節點之一。從2019年以來,包括保時捷、戴姆勒在內的德國車企巨頭已開始嘗試利用中歐班列對華出口整車。
杜登霍夫指出,如果雙方未來能夠實現從中國將德國汽車企業急需的車用電池通過班列運送至杜伊斯堡,這樣便能令雙方都獲益。
杜登霍夫長期關注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并曾斷言中國企業在車聯網、自動駕駛和汽車電池等領域已取得領先地位,并正在參與塑造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在日前于德國波鴻舉行的行業高端論壇“汽車研討會”(CAR-Symposium)上,杜登霍夫向與會人士傳遞的核心信息是:汽車行業要向電池驅動汽車全速進發,同時加速升級產業經濟結構。
“我們在歐洲需要開展更多的相關研發和建設更多的電池工廠,來自中國的蜂巢能源(SVOLT)和寧德時代(CATL)現在已經進入了歐洲。”杜登霍夫表示,在這一領域,他確信歐方和中方的合作一定會是有益的,“歐洲和中國需要開展更緊密的合作”。
針對近期備受關注的寧德時代與特斯拉合作事宜,杜登霍夫指出,這表明中國企業已掌握世界尖端技術,“寧德時代走出了一條令人印象深刻的道路”。“不只是華為,還有很多中國企業都在各自行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我們作為德國人可以感到驕傲的一點則是,戴姆勒正在與吉利建設一家合資公司(即Smart汽車)。”
“中國是一個強勁實力遠未見底的國家,中國經濟將一如既往地飛速向前發展。經歷此次危機,中國只會變得越發強大,而非虛弱。”杜登霍夫對中國經濟戰勝疫情、順利“康復”表達了信心。
結束采訪后不久,記者又收到了杜登霍夫為中文媒體錄制的一段視頻。在片中,他特地用中文說道:“中國加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