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鄰近,汽車行業提案備受業界關注。3月2日,新浪汽車從吉利控股集團獲悉,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就網約車發展和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進行深入調研,將提交《“液態陽光經濟”推進甲醇汽車市場化》、《凈化網約車行業發展空間促平臺提升內功》的建議。
在《“液態陽光經濟”推進甲醇汽車市場化》中,李書福建議,設立甲醇國家科技重大項目,組建“液態陽光基金”,委托專業化、國際化、市場化的股權投資公司,盡快推動甲醇汽車的市場化運行;在《凈化網約車行業發展空間促平臺提升內功》中,李書福建議,將網約車納入客運出租汽車管理條例,進行統籌管理。
發展“液態陽光經濟”
今年,李書福在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進行深入調研時發現,“液態陽光經濟”和甲醇汽車在進一步發展方面還存在政策支持不足、技術有待突破、國際競爭激烈、配套設施不成熟等諸多挑戰。
對此,李書福建議:
1、中央牽頭:體制機制創新、政策先行先試
“液態陽光經濟”雖然有各種優勢,但其發展明顯滯后。國家和廠商對于新能源產業及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以及類似特斯拉等海外新能源車的宣傳,促進了大眾對于新能源產業及新能源車(電動)的認知。甲醇汽車及甲醇燃料的推廣應用也應該像推廣電動汽車一樣重視,因為其效果與電動汽車一樣明顯。
據測算,以甲醇為代表的醇基燃料代替燃煤鍋爐并作為車用燃料,空氣中PM2.5將減少80%以上,二氧化硫將減少95%以上,氮氧化物將減少90%以上,二氧化碳減排50%以上。相比而言,由于政策支持力度小,導致社會資本對“液態陽光經濟”及甲醇汽車的投資熱情遠不及電動經濟及電動汽車;同時大眾對“液態陽光經濟”發展和甲醇汽車的關注度和認識也還比較有限,具體體現在對甲醇燃料特性的不熟悉,對甲醇可帶來的經濟效益和安全性的不了解、不信任。
建議:設立“液態陽光經濟”示范區,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先行先試,充分發揮示范區的綜合資源優勢,統籌布局甲醇產業技術創新、科技服務和產業聚集。通過體制機制探索和市場化運營,形成示范區內各平臺間的緊密聯動,建立國際一流的甲醇經濟創新創業環境,并與示范區外的特色優勢研發資源形成合作,實現甲醇應用示范基地。
成立跨部門領導小組,由國務院分管領導或中國科學院主要領導出任組長,相關部委和示范區領導出任領導小組成員。領導小組下設工作小組,可考慮設在中國科學院,大力推進“液態陽光經濟”發展。
2、持續推動技術產業化,瞄準實現甲醇生命周期碳中性
目前,一些科研機構對“液態陽光”提出了技術發展路線,其研究提出了從甲醇生產到使用的能量循環過程中減少碳排放的三個漸進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的高碳排放是用化石能源生產甲醇的技術,已經存在并運行了數十年,由第一代的煤和第二代的天然氣作為原料。目前,全球生產的甲醇約60%以上以天然氣為原料,該工藝相較煤工藝投資低、污染低;第二階段的低碳排放,是由富氫煤基混合系統,輔以天然氣、核能或可再生能源生產甲醇,該技術生產過程中可大量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第三階段的碳中性由四代-生物質以及五代技術構成,尚需進一步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
由于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資源結構,缺少廉價的天然氣資源,煤制甲醇產能占全國總產能的77.3%,天然氣制甲醇僅占13.2%。國內煤制甲醇耗水量大,環境污染重,產區偏遠而運輸成本高,同質化競爭激烈。因此,亟需擺脫對以煤作為原料的依賴,并且從第一階段盡快循序漸進發展至第二、第三階段。
建議:設立甲醇國家科技重大項目,專門從事從甲醇合成到甲醇廣泛應用全鏈條相關高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占領技術高地、實現甲醇產業持續升級與突破、完成高技術在全球范圍內的產業化。建議整合業內頂尖科技研發力量,并通過資產運營平臺推動并實現技術產業化。
3、掌握甲醇產業鏈話語權,確立我國主導地位
發展以甲醇為代表的“液態陽光經濟”,首先是要解決甲醇原料供應的長期穩定。對于我國來說,在大力發展煤炭潔凈利用技術的同時,還需要將視野拓展到北美、中東等天然氣資源豐富的地區,在全球范圍內建設低排放技術的天然氣制甲醇生產工廠,聚焦增量、整合存量,也可以進口甲醇原料,鞏固中美利益共同體關系,平衡中美貿易逆差。這是甲醇產業鏈布局的重要內容。同時,要在我國境內布局,建設三到四個百萬噸級的甲醇儲運基地,以支持甲醇下游產業的發展。
建議:組建“液態陽光基金”,委托專業化、國際化、市場化的股權投資公司。近年來,美國正在增加甲醇產能的投資,一方面得益于廉價的天然氣供應;另一方面得益于技術開發取得了較大突破,特別是擴大甲醇制汽油的產能獲得不小成功。玉皇、三井及梅賽尼斯等大型企業已計劃或開始在美國建設大型甲醇裝置。在歐洲,由于甲醇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許多公司還在甲醇生產的規模化上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在此背景下,全球各大進口來源國競爭力度大幅加劇。從全球甲醇的供給和需求看,未來中國、歐洲對甲醇進口的依賴仍然比較大,而非洲、北美、中東等都是向中國和歐洲提供供給的主要區域。
專項基金的設立,將促進各項資源的高速聚合,能夠加速推動甲醇經濟建設涉及重大技術開發、產業化項目建設、基地建設等的實施,助力整合海外產業鏈,并在全球甲醇產能中占據更高比例,從而爭取中國企業在甲醇產業鏈中的話語權,及我國對甲醇產業的全球戰略主導地位。
4、完善配套設施,推進關鍵技術研發和創新成果轉化
“液態陽光經濟”產業鏈仍然面臨著配套設施建設亟待完善等一系列問題。例如,該產業缺乏相關行業政策與技術標準,包括甲醇鍋爐國家標準、車用甲醇國家標準等。
建議:制定相關行業政策與技術標準,進一步完善醇基燃料行業政策,制定一系列的行業標準,包括甲醇鍋爐國家標準、車用甲醇國家標準等,建立相關技術和產品認證體系,加大標準實施推廣力度,同時進一步支持甲醇燃料重大應用示范工程,實現“液態陽光經濟”相關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推進關鍵技術研發和創新成果轉化。
5、甲醇汽車技術難點完全突破,市場化運行仍需大力推動
我國的“液態陽光經濟”已經有了一定的工作基礎,尤其在甲醇作為汽車動力燃料的實踐方面。截至目前,國家工信部共分13批發布了8家甲醇汽車生產企業和23款甲醇汽車產品公告,產品基本形成了轎車、重型商用車、微型車、城市客車等不同用途的系列車型。在技術方面,目前甲醇汽車的各項技術難點已經完全突破。在政策方面,我國正逐漸重視對甲醇汽車推廣應用的支持。2018年2月22日,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發布《2018年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工作要點》,在甲醇汽車方面,提到要深化甲醇汽車試點示范,加快制定一批甲醇汽車領域重點標準,推動甲醇汽車推廣應用。
然而,甲醇汽車在我國仍處于發展的初期,其發展還需要大量的市場推廣工作。
建議:在甲醇車方面,盡快推動甲醇汽車的市場化運行。甲醇汽車的研發、示范、試點,已經歷經了36年,大量實驗和試點證明了甲醇汽車的安全性、經濟性、動力性、可靠性和環保性。結合當前我國的能源和市場情況,建議在甲醇替代方面跨出實質性的一步,開放甲醇汽車市場,盡快推動市場化運行。
同時,在甲醇汽車發展初期,國家給予相關扶持政策,以便盡快實現市場化過渡。此外,建議繼續完善甲醇車產業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制度建設、運行管理和相關應用安全評估等工作,結合我國部分地區甲醇汽車的試點經驗,在更廣泛的地區加強和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運行管理和相關應用安全評估等工作。
最后,建議明確甲醇汽車產品相關技術規范、制定標準、加快甲醇標準體系工作建設,加速推進甲醇汽車的市場化。
凈化網約車發展空間
作為一種全新的出行方式,網約車從誕生之初就充滿了各種的爭議,對原有法律法規的觸動和在運營模式上的不斷探索成為公眾關注焦點。
今年,李書福就網約車發展和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進行深入調研時發現,一些從事網約車服務的司機未取得《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或者沒有將私家車變更為“營運類”車輛進而取得《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
因此,李書福建議,政府應嚴格建立駕駛員的素質和培訓體系,從全國政策層面明確一人、一車、一平臺,即一名持有網約車駕駛員證的司機,只能使用一臺合格的車在一家持證平臺登記注冊,開展營運。但可以鼓勵駕駛員考試形式更靈活,比如在保證考試公平、公正性的前提下,在網約車平臺公司各服務所在地設立的服務機構設置考點,方便司機考試。同時保障網約車司機的基本權利,司機需與網約車平臺簽訂相應合同,而不僅僅只是注冊。
對于營運車輛未變更的原因,目前大多數的網約車由私家車組成,一旦變更成為營運車輛,私家車報廢年限就變成八年,這讓很多私家車打退堂鼓。變更成營運車輛后,就必須投保營運車輛相關保險,同時還需要為乘客購買承運人責任險等相關保險,這使得成本大大提高。還有網約車司機反映,一輛私家車是家庭重資產,不愿意將私家車輛轉為營運性質掛靠在網約車平臺下,因為司機跟平臺只是注冊制關系,平臺可以隨時封號,攜重資產加入平臺,風險大。
他還建議,由保監會牽頭,保險公司參與設計針對網約車的創新型運輸保險,相比于現在的營運險費率低。通過新險種,降低私家車變更營運類車輛后的成本,促進主體參與者主動合規、合法運營。
此外,就如何運用數據進行有效監管,他建議,政府部門嚴格按照《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監管信息交互平臺運行管理辦法》執行,設立專門工作組制定數據上傳的規范細則及處罰措施,并督促各網約車公司提交相關數據;將網約車納入客運出租汽車管理條例,進行統籌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