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顯示是智能座艙的重要組成部分,車載顯示屏的多功能化和個性化將成為實現多樣化車上體驗的關鍵。顯示屏正朝著智能化、高清化、交互化,以及大屏及多屏化方向發展。未來,超寬全景顯示屏、曲面屏、可重新配置的3D數字儀表盤、增強現實抬頭顯示(HUD)和超高清媒體流傳輸等多種設備或成為標配。
曲面屏優勢凸顯
6月20日,國內最大的汽車內飾供應商延鋒汽車與國內最大的顯示屏供應商京東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持續擴大在TFT-LCD模組、光學貼合及曲面屏等產品上的應用合作,共同推動OLED車載顯示產品的市場化應用及技術開發。
特斯拉的大屏概念成功引領了一波汽車座艙設計。作為汽車發明者,奔馳自然不甘落后,其推出了連屏設計,同樣吸睛。造車新勢力拜騰表示,在即將實現量產的BYTON M-Byte車型上,標志性的48英寸共享全面屏將得到完整保留。
不過,隨著顯示器尺寸增大,矩形的平面顯示器不僅不能提供最佳的視覺體驗,更不利于車內的工業設計。這么一塊孤零零的大屏放在駕駛員旁邊,沒有與其他內飾有機結合在一起,顯得非常的突兀,不僅缺少美感,而且還影響到行車安全。馬自達研究認為,中控大屏的觸摸操作方式會導致駕駛者在駕駛過程中分心,從而影響行車安全。
隨著OLED顯示技術的發展,曲面屏成為可能。偉世通的大尺寸高分辨率曲面異型顯示屏不僅增強視覺體驗,而且帶來更靈活的內飾面板造型設計,可把顯示屏無縫嵌入到其他內飾中。
交互漸成主流
智能座艙,其中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交互,比如多屏交互、語音交互。除了特斯拉是單屏外,大多數車企更多的是采用多屏交互,這可能更符合中國汽車消費者的需求。在CES上,佛吉亞旗下佛好電子展示的一體化網聯智能座艙內,儀表屏、中控屏、副屏等六大屏幕通過指尖操控,輕松實現屏與屏之間的界面切換。
在上海車展上,佛吉亞與日本顯示器公司(JDI)合作打造的首款32.1英寸6K顯示屏集成在車輛儀表板中。
3D體驗更直觀
屏幕前盤旋著一個閃亮的紅色停車標志,一排排房屋從導航系統中拔地而起,汽車制造商的logo在儀表盤前的空中旋轉。科技公司大陸集團目前正與位于硅谷的Leia公司合作開發創新的駕駛艙解決方案,裸眼3D儀表為即將問世的新車引入具有空前質感的三維特效。光場顯示不僅可以讓用戶舒適地感知三維深度,還可以渲染高光、閃光和其他復雜的燈光效果。該技術能夠實時安全地向駕駛員呈現信息,令駕駛員與車輛的互動更為舒適和直觀。它還能夠讓前后座的乘客獲得與駕駛員相同的3D體驗。偉世通、馬瑞利的3D數字儀表采用“自動立體”技術,裸眼就能看到3D視覺效果,具有精準的眼球追蹤和2D/3D模式切換功能。
HUD顯示更便捷
馬自達決定移除車內的中控大屏,但是為了滿足消費者對多媒體娛樂信息的需求,馬自達3會配備抬頭顯示。增強現實抬頭顯示器可為駕駛員提供更為直觀的駕乘輔助。例如,映射在道路上的虛擬導航標志可以讓駕駛員行車更安全、更便捷。在自動駕駛過程中,運用增強現實抬頭顯示器可以讓車輛的感知和規劃操作更透明化。在CES ASIA上,大陸集團展示了基于TFT顯示技術的增強現實抬頭顯示器。這款創新產品可以讓增強面積達到相當于29英寸的投影范圍,需要的體積卻更小。該產品也是一個高性價比的解決方案,可以讓主機廠客戶以較低價格實現增強現實抬頭顯示的功能,以提高裝車率,進而提高用戶的安全性和舒適性。
大屏曲面屏多屏聯動,裸眼3D儀表AR-HUD等座艙“黑科技”令人矚目,但其中哪些是炫技,哪些是最實用的?車載顯示的發展趨勢如何?這些都有待市場檢驗。有市場人士提出了“視覺自由”的概念,未來的智能座艙將能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不同層面為用戶呈現其想看見的內容,從而實現“視覺自由”。但不管是什么概念,在車載顯示中,應該要做到屏幕與用戶的精確互動,減少用戶的認知負荷。因為,車載顯示的作用最終還是獲取信息,不論車載顯示是什么樣,這一點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