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8年J.D.Power報告統計,91%中國消費者會優先考慮智能互聯汽車,其中51%受訪者愿意花費全款額外的20%來購買智能互聯汽車,9%的消費者愿意花費全款額外的10%來購買。去年12月,5萬臺小度車載語音支架曾在50分鐘內售罄,智能化與互聯化也從培育期逐步進入用戶全面接受的爆發期。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海車展期間發布的新車,90%以上都搭載了智能語音交互系統。隨著搭載語音交互功能新車越來越多,包括識別率、自然語言處理等方面的改進,語音交互的體驗在逐步提升。AI語音系統可與駕駛員監測等非語言數據緊密耦合,與用戶進行互動,并能了解司機和乘客的需求和偏好,提供個性化的體驗。
上海博泰創始人、董事長應宜倫認為,語音是未來智能汽車的“發動機”。在他看來,未來的智能汽車從維度上來講有三個發動機,“第一個是新能源(物理狀態上替代發動機技術的發動機),第二就是無人駕駛(未來智能城市和移動出行層面的發動機),第三就是語音(圍繞人的交互的發動機)。”
▲語音識別入口之戰
當80后、90后成為汽車消費的主力軍,智能時代成長起來的用戶對于車聯網的接受程度進一步提高。隨著語音識別和語義理解技術的日趨成熟,幾乎所有品牌都已經在新車上布局AI語音系統,智能語音正在逐步替代甚至升級車內原有按鍵和觸屏所實現的功能。
百應Voicebot最新發布的“2019年車載語音助理報告”顯示,美國有1.14億成年人在汽車中使用語音助理,幾乎是智能音箱用戶(5780萬)的兩倍,月活躍語音助理用戶為7700萬人。其中駕駛場景中最常用的語音交互為:控制功能、訪問導航信息和電話呼叫。
在車載環境中,語音交互以便利性和安全性上的極大優勢,也讓原本有些雞肋的車聯網操作系統變得越來越實用,逐漸取代物理按鍵和多點觸控成為車內主流人機交互方式的趨勢。汽車作為智能手機、音箱之外的第三大語音入口,也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玩家進入。
對于汽車而言,其語音交互系統的復雜程度遠超智能手機和智能音箱,由AI語音控制帶來升級的智能車聯網系統不僅涉及到用戶體驗到的功能問題,更涉及到整車電子架構的變化、整車信息安全、大數據的閉環等多個方面。
2014年,亞馬遜發布了數字虛擬助手Alexa,之后基于Alexa平臺上線第一款成熟的智能語音產品—智能音箱Echo。如今它已成為北美家庭廣受歡迎的語音助手,據統計,Echo的全球出貨量超過2000萬臺。作為一款智能家居產品,它向車載環境的遷移順理成章。今年1月初,亞馬遜稱Echo Auto已經有超過一百萬的預訂,設備大小類似信用卡,位于儀表板上,通過3.5毫米輔助插孔或智能手機現有的藍牙設置為用戶的汽車帶來Alexa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