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消息,大洋電機于昨日晚間發布2018年財報,據財報顯示,大洋電機2018年全年營收86.4億元,同比增長0.3%,但大洋電機2018年利潤出現斷崖式下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3.8億元,同比下降668.7%,主要原因是其子公司上海電驅動2018年度業績虧損,同時遭遇產品價格下降、毛利率下跌、銷售放緩、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等所致。
早前大洋電機在預報告中披露,因受中美貿易爭端影響,特別是2018年下半年開始,美國對中國出口的部分產品加征特別關稅,公司進口的電子元器件等采購成本上升幅度較大以及承擔部分加征的關稅進一步削弱公司產品的毛利率水平,導致整體利潤水平同步降低,另外,新能源汽車運營平臺受推廣費用、車輛折舊及維護費用等成本增加的影響,仍未能實現盈利,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洋電機的整體盈利水平。財報顯示,大洋電機在前三季度,凈利潤相對平穩,到了第四季度出現斷崖式下跌,虧損25.2億元。
近年來,大洋電機先后并購重組了蕪湖杰諾瑞、佩特來、上海電驅動等汽車關鍵零部件企業。逐步加大對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系統業務的投入,通過收購、戰略合作等多種方式延伸到氫燃料電池及其關鍵零部件行業,形成了包括電機、電控、電池在內完整的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系統。目前大洋電機具有50萬臺套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系統及600萬臺車輛旋轉電器的生產能力。
子公司上海電驅動2018年度業績出現虧損,是大洋電機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據財報披露,上海電驅動2018年營收10.3億元,凈利潤-1.6億元,自2016年以來,上海電驅動連續三年未能達成業績承諾,另一家子公司,佩特來2018年業績下降明顯,2018年的凈利潤僅2033萬元。
由于電動車的補貼退坡,氫燃料電池汽車逐漸成為新寵,隨著新能源汽車運營繼續朝高科技,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方向推進,2019年3月,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指出,自2019年6月25日之后,地方政府不再對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公交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除外)給予購置補貼,轉為用于支持充電(加氫) 基礎設施“短板”建設和配套運營服務等方面。
大洋電機在財報中預計,2019年營業收入將保持增長,計劃完成100.06億元,同比增長15.85%,預計營業成本81.37億元, 同比增長14.81%,計劃完成凈利潤2.59億元,同比增長110.82%。 大洋電機在財報中表示,下一步將通過與巴拉德、濰柴動力等企業的戰略合作,引進國際相較領先的燃料電池技術,加快氫燃料電池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完成新能源汽車產業戰略縱向的“三電”業務布局,搶占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