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屆上海車展上,大陸集團展出一系列技術成熟并可立即投產的驅動系統和創新的電子器件,將產品從原有的48伏中混應用方案和插電式混動或全混動解決方案擴展至高壓驅動系統。
“其實大陸集團早在2017年上海車展就已經展出了第三代電動軸驅系統,時隔兩年這款電驅系統依然能夠‘吊打’多數本土電驅動制造商,系統重量與動力提供成為產品核心優勢”,在2019年上海車展大陸集團展臺現場交流過程中,一位行業人士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在本屆上海車展上,大陸集團展出一系列技術成熟并可立即投產的驅動系統和創新的電子器件,將產品從原有的48伏中混應用方案和插電式混動或全混動解決方案擴展至高壓驅動系統。動力總成正在天津和常州兩地大力投資建設新的中國生產基地,而以上提到的第三代電動軸驅系統已明確將于2019年底在天津開始量產,供應中國和國際市場。
早在2018年7月18日,大陸集團在總部德國漢諾威正式宣布其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組織架構調整。動力總成、汽車和橡膠三大板塊形成三個獨立的控股公司。經過這次改革后,動力總成板塊成為一個獨立公司,并計劃2019年中IPO上市。目前這一計劃正在積極實施推進。2018年大陸集團初步銷售額約為444億歐元,動力總成事業群實現創紀錄銷售收入約77億歐元。
軸驅動系統量產在即,提供整套電動駕乘解決方案
從現場參數來看,大陸集團第三代電動軸驅系統將電機、變速箱和功率電子集成一體,最大功率為150千瓦,最大扭矩310Nm,系統重量77kg。熟悉“三合一”驅動系統參數不難發現,與同類概念產品相比,該系統重量較輕,提供的動力卻更為強大。高度集成免去部門電線和連接件,降低了系統的成本。
這款系統深受國內外汽車制造商的青睞。為滿足高需求,大陸集團正在擴大其集成化高壓驅動系統的產能,新系統將于2019年下半年在中國天津投產。動力總成事業群中國區負責人Gregoire Cuny表示:“在天津擴大產能是集團戰略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我們在中國市場發展的一大助力。與此同時,天津生產基地對其他市場也有著重要意義。”除了電驅動系統,連同電池冷卻模塊、高壓電池管理系統、動力與控制單元PDCU等八款產品形成大陸集團電動駕乘解決方案。
多樣功率電子產品,探索汽車用動力電池領域
功率電子是大陸集團電動車業務的另一塊基石。十多年來,動力總成事業群一直在穩步發展壯大,大陸集團也為未來勾畫藍圖:從2020年開始,功率電子將在天津開始本地化生產。這些高度復雜的電子系統可廣泛應用于各種車輛。功率電子不僅能調節車內的能量流,還可控制能量回收過程。電子動力總成系統的潛力得以充分開發,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駕駛樂趣。大陸集團的電機和功率電子既可單獨提供,也可以組合形式提供,這是大陸集團產品的一大核心優勢。因此,公司可以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提供靈活的解決方案。
而在汽車用電池領域,大陸集團與中航鋰電合作在常州成立合資公司,研發和生產48伏電池系統。其中電芯由中航鋰電有限公司提供,電池管理系統以及基礎軟件則由大陸集團動力總成提供。這也意味著大陸集團將能一站式提供整套48伏系統,包括電機、直流/直流控制單元及48V電池等。另據電車匯了解,針對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其也在積極研究評估。
以智能熱管理技術支持電動車發展
智能熱管理技術對所有車型的重要性正日益凸顯,它關系著車輛的效率,對減少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等關鍵發展目標也有重大影響。就電動車而言,智能熱管理技術還能夠延長車輛的續航里程,尤其是在外部溫度極低或極高的情況下,這是通過針對加熱和冷卻要求實施智能化節能管理來實現的。大陸集團將于今年年底開始在中國量產適用于電動車的熱管理產品。
“據大陸集團預計,內燃機將于2040年前后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在2019上海車展媒體溝通會上,大陸集團執行董事會主席艾爾馬爾·德根哈特博士表示。據了解,在大陸集團公布的技術路線圖中,汽車制造業將于2025年開發最后一代內燃機技術;2030年前后,最后一代內燃機生產工作啟動;至2040年,內燃機將被更為清潔的動力驅動技術取代。
2018年國務院發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在這三年內中國將努力改變能源消耗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淘汰過剩產能,并且不使用質量低下的煤炭產品,針對重點區域大幅減少空氣污染,重現藍天白云。在此過程中,從高效內燃機到減少排放,以及電氣化和輕量化,大陸集團的產品解決方案致力于實現一個更加清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