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蔚來電臺等產品落地,聽伴針對車企的定制產品“品牌電臺”出鏡頻率也越來越高。聽伴創始人兼CEO俞清木曾在2016年預測車聯網市場將在2017年加速發展、2018年迎來爆發,而這也是當初他堅定地將公司發展方向從全場景轉向車載市場的原因所在。
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底,全國物聯網終端用戶已達4.65億。2018年11月,中國經濟信息社發布的《2017-2018年中國物聯網發展年度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汽車行業物聯網滲透率34%,車聯網正在成為物聯網的核心主流細分市場之一。
車聯網的飛速發展印證了俞清木2年前的判斷,也給考拉FM注入強心劑。2018年7月11日,考拉FM宣布品牌正式升級為“聽伴”,同時發布新品牌slogan“陪伴每一個在路上的你”。此外,聽伴還發布了一站式車載音頻娛樂解決方案K-radio、定位智能網聯時代車企“聲音官微”的“品牌電臺”兩款車載音頻娛樂產品。
當日,聽伴還公布了獲得A+輪融資的消息,投資方是曾投資了蔚來汽車的漢富資本,而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也是聽伴合伙人兼投資人,曾在2017年參與聽伴2億元戰略融資。
深耕車載場景藍海
“音頻是內容付費領域中發展比較快的一個板塊,但手機場景、客廳場景、車載場景中的細分化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聽伴副總裁李建剛稱,聽伴錨定的是最后一類。“因為在車載場景下音頻是絕對的強媒體,用戶無法消費圖文、視頻。這就是聽伴專注做車載市場的原因。我們選擇在強場景下做強媒體。”
2016年考拉FM確定主攻車載伴聽場景,品牌名稱的更換也體現了聽伴做車載市場的決心:(在車載場景下)伴隨式收聽為主,所以叫聽伴。此后,聽伴更專注于適合車載的產品打造、技術實現、內容建設。
李建剛表示,車載場景使用習慣、內容構建與手機內容差異很大。比如,在手機端用戶的使用行為是以點播為主,點播的基礎是因為手機操作很方便,但是在車載場景里,用戶的收聽操作成本很高,點播行為并不適合。因此,聽伴開發了AI電臺流技術,用戶不用投入多余的精力,平臺自動推薦、不間斷推送個性化內容。這種簡單的、低投入的使用邏輯是更適合車載場景的。
此外,手機音頻用戶的內容喜好與車載用戶的喜好差別很大,聽伴發現,車載用戶喜歡的前十大內容分類中僅有50%與手機用戶重合。且排名前五的分類中幾乎前三大分類都不重合。比如,在手機場景上用戶最愛聽的是有聲書,而在車上用戶更青睞資訊。李建剛表示,從全場景轉向車載市場,需要理解車載產品的差異性并基于車載場景做針對性的內容和產品,而不是把手機端內容照搬過來就可以。
決定深耕車載場景的第二個原因是,聽伴母公司車語傳媒以做交通臺運營起家,在汽車交通電臺領域積累了豐富的資源和經驗。車語傳媒從2007年成立起, 10余年來一直在做車載廣播媒體的音頻內容運營,團隊知道如何在車載場景下了解用戶收聽偏好并為車主提供優質內容,而在新的車聯網媒介下,如何服務用戶、提供符合偏好的內容,是聽伴接下來的發展核心。
“在從傳統交通臺到智能網聯車載音頻,音頻的媒介形態變了,用戶對音頻的消費需求是沒有變的,只是更加個性化了、對體驗要求更高了。”李建剛分享說,汽車行業的發展可以類比移動互聯發展。從門戶網站到基于移動端的新聞APP,再到個性化推薦的今日頭條,技術智能化導致內容形式發生改變。汽車行業也是如此,未來一定會智能化、聯網化,車本身也會變成一種載體,現在流行的手機與車機互聯只是過渡期的中間方式。“所以,接下來我們所有的產品、內容都要深挖車載場景的特性特點,思考如何基于車載場景給用戶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更好的服務、更好的產品形式。”
一個更明顯的優勢是,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觸頂和搶奪用戶碎片化時間的危機并不會殃及聽伴,對車載場景來說,每天1小時的時間已經足夠,并且這段時間不會被其他產品搶奪,只要抓住這有效的1小時價值已經非常大。
聽伴并不懼怕競爭,因為車載場景的市場規模足夠大,并且車載場景是強需求的。李建剛進一步分析說:車載音頻目標用戶群精準細分,內容成本、流量成本都偏低,還有一個很明顯的優勢是車載是封閉場景,這種場景下的廣告價值遠遠大于非封閉場景,因為用戶的選擇更少、觸達更有效。“車聯網市場還遠沒有到天花板,目前智能網聯的汽車比例實在太小,這是一個龐大的增量市場,中國未來汽車智能網聯比例一定越來越高。”
洞察場景特點 匹配產品運營
今年7月,聽伴發布的車載音頻娛樂解決方案“K-radio”便是集大成之作。一是針對用戶在車載場景下交互成本高的特點,實現讓內容找人,用戶不需要花費更多時間找內容。二是降低操作成本,實現去APP化。
去APP化的核心原因是讓交互路徑更短,用戶在車內的使用成本很高,手機端發布拖拽、劃屏的行為不適合車主。“我們盡可能縮短用戶使用路徑、降低用戶使用成本,讓用戶更便捷地聽到符合他口味的音頻內容。”K-radio內置于中控桌面上可隨時調用,而且能夠做到車主點火啟動時音頻內容同步推送,堵車等待自動推送,是實現場景化+AI電臺流的全新交互方式。
在李建剛看來,殺手級產品背后是過硬的技術支撐,“聽伴過去10年的數據積累是其中一方面,也需要與車企共同精準描繪用戶畫像,把內容標簽做得更好。個性化推薦如果沒有好的用戶畫像、沒有好的內容標簽數據,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據了解,聽伴技術研發團隊深耕聲紋識別、音頻比對等技術,已在北京、北美設立專門的實驗室,專注做音頻內容的個性化推薦,在音頻內容推薦領域有非常核心的技術積累。
目前,傳統汽車銷售市場逐漸走向飽和,智能網聯汽車市場方興未艾,智能網聯隨即成為車企的新賣點,也成為汽車品牌經營用戶的新途徑。“品牌電臺”的玩法也呼之欲出。“品牌電臺”是聽伴為車企量身打造的一款服務產品,如同手機的“雙微”一樣,電臺是直接觸達車主的高頻服務。
作為品牌電臺的首個落地項目,聽伴為蔚來汽車打造的蔚來電臺已于12月5日開播,就像官宣所說,蔚來電臺“是一個不受地域限制的全能電臺,創造好聽、好玩、好品味的極致聽覺體驗,更是7x 24小時的互動聲音社區。可以在這里分享觀點,和全球的 NIOer對話;可以C位出道,讓你的聲音被全社區聽見;可以和名人大咖直接對話,也可以為自己或朋友點首歌,甚至打個廣告!”
作為服務B端車企的重量級產品,品牌電臺既是聽伴的營收來源,也是其核心競爭力之一。據悉,聽伴已與90%的汽車品牌展開合作、累計激活700萬+車載設備,車機和手機產品總用戶超2億。經過兩年深耕,未來幾年搭載聽伴“品牌電臺”的新車將集中面市。
在“品牌電臺”定制服務中,聽伴不僅負責音頻內容和運營,還給車企提供開放運營后臺,也支持車企自主定制模塊、定制內容。目前,聽伴內容90%來自專業內容生產機構(PGC),簽約和培養主播已經成為聽伴發展中的重要板塊,《二貨一籮筐》《愛車天天匯》《仨賤客》《情感治愈系》等聽伴自制內容也廣受用戶歡迎。此外,聽伴也會采購一些版權內容。李建剛解釋說用戶在車載場景下處于被動接受內容推薦的狀態,用戶對內容不滿意所帶來的影響遠超過其他場景,因此聽伴大量采用PGC以保證內容優質。甚至于聽伴的內容規范中有這樣一條硬性標準:所有音頻必須以10~20秒的內容概要開始,以方便用戶做決定,不喜歡可以直接切換。
為此,聽伴于2018年7月牽頭成立了中國車載節目聯盟,聚集優質內容分發給用戶,與懶人聽書、凱叔講故事等建立合作。據了解,聽伴已累積500萬+首授權曲庫、2000萬期音頻節目、15萬+合作主播。未來,聽伴還將繼續加大的內容上的投入,持續深耕渠道,專注于服務B端,做好用戶與內容之間的連接。比如做好更好的智能電臺流,儲備更多適合用戶的內容。
在車載場景拋下重量級產品后,聽伴并不急于商業化,正如李建剛所說,現在智能網聯汽車市場正處于上升期,聽伴更關注合作的渠道數量、深度,以及B端客戶的合作深度、資源覆蓋面,只有越早布局,未來才有更大的規模。
至少在車載場景這條賽道上,聽伴已經搶占先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