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新能源汽車網獲悉,在今年國家對于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已經愈加的嚴格,補貼的名單有所改變,補貼也呈現下降的走勢。這也將會進一步影響新能源汽車市場“動蕩”,而國家政策的補貼也不僅是針對新能源汽車而言,對于新能源動力電池的補貼有有所下降,政策退坡對于動力電池市場而言也并非都是負面的。
國家財政為何對新能源汽車采取補貼下降的做法呢?
此前有報道稱,現階段國家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有了明確的技術路線布局,所以在財政補貼上也將跟更加嚴謹的對待,而發展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不是普適性的,不可能見人有份。許多專家可能認為,這不公平。從理論上說,發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是瓶頸,財政補貼對象理應是動力電池廠家,鼓勵動力廠家去創新,快速破解瓶頸。而實際的補貼對象,卻是通過整車廠給了用戶,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也是最好的辦法。
補貼標準的如何制定的呢?動力電池成本最初占整車成本40%。換一句話,新能源汽車的成本比傳統汽車,價格要高許多,所以需要國家補貼來發展新能源汽車。隨動力電池瓶頸一步一步被破解,成本一步一步下降,財政補貼必須逐年的下降。到2020年,動力電池瓶頸基本破解,國家財政補貼必須取消。
目前可以預測,2019年獲得補貼的門檻將會再次提高,補貼的金額或將大幅度下調。主要理由是:動力電池技術瓶頸,穩步破解;動力電池市場穩步放量。
二、動力電池市場的基本情況
根據國家規劃,到2020年,我國電動汽車保有量將達到500萬輛;據預測,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超過120萬輛,而純電動乘用車將會成為主力;預計2018年我國動力電池裝機量約為43GWh,預計到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總需求量約為90GWh,2025年動力電池需求量將達到310GWh。
總的來看,我國動力電池產業仍有非常大的成長空間。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已占據行業半壁江山,處于動力電池行業第一梯隊的這兩大巨頭,未來的市場份額有望繼續擴大。其他企業將面臨被兼并或被邊緣化的尷尬局面;中小企業則面臨著產品定位低端、價格競爭激烈、應收賬款高企、產能利用率嚴重不足等一系列困局。
三、政策退坡作用的具體體現
1、倒逼動力電池產品降價
國家的補貼政策退坡,對動力電池行業的價格一定有直接影響。整車廠要求電池廠家降低價格;而上游鈷等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導致電池生產成本增加,電池企業單位產品利潤嚴重下滑;目前,生產電池的四大材料占近80%的成本,電池企業將控制成本的壓力轉向正極材料企業。
2、市場競爭加速淘汰低端落后產能
當前我國動力電池業階段性、結構性產能過剩明顯,當前我國動力電池企業的產能整體利用率僅有30%左右,低端產能大大超過市場需求,而高端產能卻供不應求。國家的補貼新政提高了補貼門檻,將低端產能排除在外,動力電池企業想要在未來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要有過硬的技術做后盾,而技術提升并非易事,這必然會導致一批企業被淘汰出局。
3、電池企業的基本對策
電池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變局中生存下來,能夠做的包括:提高產量、擴大規模效應、提升電池良品率與一致性增大電芯尺寸、電池結構件輕量化;降低BMS等設計成本;提升自動化效率、梯次利用、模塊化設計、縱向一體化等途徑來降低電池的成本。
4、加速布局高鎳三元材料,是一個總的大趨勢
汽車補貼與能量密度掛鉤,導向很明確,促進高能量密度電池的發展,盡可能快地提升電芯及電池系統能量密度。主要做法是通過改進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等材料體系以及優化PACK結構等措施,高鎳三元材料目前最有可能達到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的能量密度要求。
四、電池企業心態很重要
國家發展新能源汽車,對于動力電池企業和上游材料企業而言是一個發展機會。動力電池4大主要材料,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市場越來越大,市場規模空前,客觀上而言,成本已經下降。國家利用財政補貼來支持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也有巨大壓力,企業不能把財政補貼當做“利潤”。要努力提高技術水平,把目前動力電池是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瓶頸和短板”的帽子摘掉。國家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一個重大工業轉型。誰轉得快,誰轉得好,誰就會發展更好。
今后對于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也將會細分到具體車型當中,相關的措施以及條款都將細致化。對此,相關的技術人員表示,這樣的做法是非常明確的,畢竟產品的具體開發是戰略意圖的戰術,把資本用到該用的地方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