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新能源汽車網獲悉,山東還擁有一個“全國第一”——截至2017年末,山東省民用汽車保有量已達到1952.9萬輛,增長11.3%,位居全國首位(其中私人轎車1140.1萬輛,增長11.7%);其中青島、濰坊、臨沂三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200萬輛。
雖然并沒有屬于自己的知名乘用車品牌,但山東還有一張特殊的“名片”——“低速電動車產銷大省”。拒不完全統計,山東的低速電動車年產銷量在60萬輛以上,保有量在300萬輛左右;山東汽車行業協會統計的數據顯示,2017年山東累計生產低速電動汽車75.6萬輛;從2009年至2017年,山東已面向全國生產低速電動汽車219.06萬輛。由于眾所周知的價格因素和處于“灰色地帶”的身份,在區域經濟不平衡條件下解決了多元化出行難的同時,也從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能源汽車在該省推廣的難度。
不過,由于近年來業界一波又一波地鼓吹低速電動車“合法化”卻“只聞雷聲不見雨滴”,再加上產業轉型和引進新興產業的迫切性,都促使原本一直鼓勵和支持低速電動車產業的地方政府開始轉變態度。今年5月底開始,山東、河北、黑龍江、浙江等多地陸續開展了針對全封閉四輪電動車的整治,加大了管控力度,而濟南、菏澤、泰安等地也于8月、9月間分別出臺了低速電動車管制政策。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全國汽車標準化電動汽車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陳全世的話說:“從目前情況看,低速電動車能為自己‘正名’的機會非常小。”
山東引來最重磅新能源“悍將”?
而態度最為鮮明的,恐怕非日照莫屬了。作為一個以鋼鐵、石化等作為支柱產業的濱海城市,日照在堅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同時,也力圖把握住山東省委、省政府“打造日照整車及零部件產業基地”的戰略機遇,推進整車項目建設,加快打造第二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要想實現如此宏大的目標,僅憑當地原有的整車及零部件產業鏈顯然是很難實現的(2017年該市實際生產低速載貨汽車102.7萬輛),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以整車項目為龍頭開展產業鏈招商,聚焦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零部件項目,加快產業培育,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寧述勇在發布會現場表示:“日照將成為長城汽車在國內建設的第五個大型生產基地,這一基地將很快進入開工建設周期,并于2021年底建成投產,屆時長城汽車高端豪華品牌“WEY”旗下的全系車型將在此投產。”
但長城汽車的不僅僅是“WEY”,記者了解到,長城汽車還將與日照市進一步深化合作,利用集團在生產制造、研發、智慧出行等積累的資源和技術,率先讓日照市的消費者體驗到長城汽車的全系新產品。
日照市政府相關領導表示,日照市將積極協調,爭取讓這一項目早日開工投產,并將在政府用車采購、大型企事業用車推介,共建綠色出行等多個領域與長城汽車展開深度合作,支持日照“本地產”高端汽車品牌的發展。
長城汽車日照整車生產基地位于日照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重點建設沖壓、焊裝、涂裝、總裝四大工藝工廠,主要生產長城汽車旗下的高端品牌—WEY旗下全系車型。與其同步規劃建設的研發中心位于日照市山海天旅游度假區,負責長城汽車中高端品牌的產品開發和技術突破任務,集設計研發、試驗試制、質量控制、協同開發、技術預研于一體,將建成國際一流的整車研發設計中心、造型中心、人工智能實驗室、新能源燃料電池研發中心、動力總成實驗室等。
長城汽車日照基地初期規劃占地2000畝,目前正在進行場地清表工作,初期規劃產能約30萬臺,預計2019年開工建設,2021年正式量產;項目達產后,預計可為日照市直接拉動就業崗位1萬余個,而其對整個產業鏈的帶動作用更是不可小覷。
作為長城汽車旗下的高端品牌,WEY品牌繼去年推出VV7和VV5之后,首款插電混動豪華SUV——P8也于今年(2018年)投放市場。更為值得一提的是,在剛剛結束不久的2018成都車展上,長城歐拉ORA品牌的首款量產產品IQ以8.98萬元起的價格上市,并獲得了超過6000臺的訂單。另外,長城汽車重金打造的出行品牌“歐拉出行”也已經上線,目前純電動網約車已在保定市率先投入運營,未來還將開展分時及長短租業務,同時基于城市特性和用戶需求,也不排除使用其他汽車品牌的可能性。按照規劃,歐拉出行未來將覆蓋200多個城市,而日照無疑也將成為其中之一。
披露,2019年,長城還將發揮汽車廠的優勢,投放用于分時租賃的歐拉小型電動車R1和R2,該車型具有短車身大軸距的設計,車內達到A0級以上的空間,此外其輕量化、安全性都采用了超高強度的熱成型的車身骨架設計等。
山東將迎來新能源汽車“新時代”?
在一些朋友看來,由于有低速電動車的“壓制”,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汽車)山東一定“舉步維艱”吧?然而記者了解到,就在距離日照市不到150公里的青島,新能源汽車只用了四年時間,就從156輛(2014年)發展到了2017年底的5.4萬輛,位居山東省第一,全國第四,顯示出山東消費者對“高速電動車”并非無法接受。2018年,盡管國家對新能源車補貼的力度有所減小,但島城的“電動氛圍”卻更加濃郁,特斯拉在萬象城開店、新能源汽車專用綠色號牌啟用、新能源共享汽車數量猛增、充電樁數量也越來越多。
而在私人消費領域,另一個業界“大咖”也有備而來:從今年6月開始,立足于青島的上汽通用五菱在濟寧、德州、濟南等城市發起了“寶駿E100山東萬人體驗”等系列活動,由此拉開了在山東車市的“進攻序幕”(未來還將在青島進行本地化生產)。值得一提的是,昔日只在廣西銷售的寶駿E100在8月份又進入了低速電動車的另一“腹地”——河南,在入門級電動汽車領域的顯示出“咄咄逼人”之勢。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日前表示,工信部明確將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探索在農村地區大力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充分利用區域水能、太陽能等資源,共同推動打造新能源“示范村”、新能源“示范鎮”。
崔東樹分析指出,農村新能源車相比傳統燃油車運營在節能減排、經濟性等方面均具有較大優勢,部分地區已經興起的新能源車的低速電動車熱潮實際也是體現了電動車的成本優勢,而未來縣鄉市場的(高速)電動汽車仍有很好的發展潛力。
不難看出,無論是上汽通用五菱的親民“硬懟”,還是長城(WEY與歐拉)的“上擠下壓”,都體現出中國自主品牌對于山東市場的高度重視。我們有理由相信,山東、河南、河北等地區的消費者也將迎來質量更好、更安全可靠、更經濟實惠的新能源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