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創汽車陷入了“員工維權”的漩渦中。事件的起因是合創汽車拒絕退還員工跟投的款項,導致員工在公司門口拉橫幅維權。
6月15日,有3名疑似廣汽合創的員工在廣汽中心門口拉橫幅進行抗議。橫幅上的文字包括“合創汽車不退還員工跟投款”、“求廣汽保護員工,合創汽車還我血汗錢”和“求珠江投管保護員工,合創汽車還我血汗錢”等。
合創汽車此前實行了員工持股計劃,涉及50余人,累計金額超過1億元。公司曾承諾員工離職時可退還投資款。但由于資金問題,合創汽車目前拒絕退還員工的跟投款。
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合創汽車遇到了經營問題。有消息稱,公司自2023年7月起啟動裁員,并承諾離職員工可以辦理退股退款手續。但截至2024年6月21日,員工未收到有關股權退出的具體時間和推進節奏。
維權員工表示,跟投款退款問題拖延至今,已經對他們的生計、就業、家庭和睦等方面造成了巨大的困擾和影響。一些離職員工由于就業形勢嚴峻,還未找到工作,生活帶來巨大壓力。
由于合創汽車拒絕退還跟投款,有員工表示,由于當前就業形勢嚴峻,多位離職員工還未找到工作,生活壓力巨大,甚至導致多人身心出現問題。
有報道指出,合創汽車資金短缺,導致無法兌現離職員工的退跟投金額。今年3月,合創汽車傳出“全員營銷計劃”,鼓勵全體員工前往經銷商門店,直接參與銷售活動。當時 ,合創內部人士回應“合創汽車全民賣車”一事,“合創雖然在目前的大環境下行進艱難,但員工收入在行業屬于中上,未拖欠過一分錢。”
合創汽車前身是廣汽集團和蔚來汽車于2018年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廣汽蔚來。蔚來汽車后來逐步減持股份至完全退出。2021年,公司引入珠江投管集團并更名為合創汽車。
合創汽車在2023年全年銷量僅為18,559輛,較2022年同期略有下滑。2023年7月開始,銷量出現大幅度下滑,月銷量一直低于1000臺。
合創汽車“員工維權”事件是許多新勢力面臨危機的一個縮影。
2024年,汽車行業整體庫存壓力加大,新一輪“價格戰”掀起,整個行業陷入“內卷”的狀態,不僅卷價格、卷配置、卷流量,甚至卷老板。
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滲透率不斷提高,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也在逐漸增強。然而,這也意味著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品牌之間的分化將更加明顯。
新興的中國品牌嶄露頭角,市場發展速度令人稱奇。當前,新勢力品牌中依然活躍的品牌主要包括蔚來、小鵬、理想、問界、小米、哪吒等。
與此同時,去年還活躍的高合、合創等品牌在今年都遭遇了發展困難。
汽車行業進入大淘汰時期,市場正在經歷一次深度調整和洗牌,許多品牌面臨生存和發展的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