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的汽車智能化往往體現在3個方面:智能座艙、智能駕駛,以及智能網聯。但在往期固有思維的限制之下,人們又常常會將智能化與電車綁定在一起。固然,電車可以貼上智能化的標簽,以體現新時代科技的力量,但誰又規定燃油車不能上智能化?
11月19日,廣州車展的第一天,“北京汽車 魔方”的出現,打破了人們對于傳統燃油車“不科技”的固有印象。作為首款集成華為智能座艙能力的燃油車,“北京汽車 魔方”從3個角度,闡述著其對于汽車新時代的思考。
首先是智能化的角度。雖然燃油車談智能化有些奇怪,但是請相信,以后諸如此般將智能化加持到燃油車之上的操作會變得越來越多。以“北京汽車 魔方”為例,北京汽車將華為的智能座艙方案搬到燃油車之上,其實形成的是一種雙贏局面——既無所謂“靈魂”問題,還為北京汽車注入了智能屬性。
當一款11~14萬的燃油車,沒有了里程焦慮,還具備著車機智能互聯、60英寸超大畫面AR-HUD、聲紋面部識別等先進的智能化體驗,其競爭力不僅會體現在性價比上,還會體現在對時代大潮的附和上。
其次是用戶的角度。事實上,與上文中所提及的時代大潮是同樣的道理:智能化是潮流,車企與用戶端的打通也是。其實就用戶企業的落點而言,“北京汽車 魔方”在名字上就有所體現。
原本的“北京汽車 魔方”被叫做C52X,至于“魔方”名字的由來,是由5000+用戶共創命名的結果,而且除了“魔方”之外,該征名活動還誕生了“京鵬”、“游龍”等2300多個腦洞大開的選擇。
對此,北汽營銷公司副總經理許剛也是在現場直言不諱道:“我們的出發點一直非常明確,那就是與年輕用戶打成一片,與他們一起,共情、共創、共贏。”
最后的角度,則可以稱作是燃油車本身的角度。時代變得很快,層出不窮的概念,令人應接不暇。但對于一款燃油SUV來說,產品力、性能等方面的指標更是尤為重要。
“北京汽車 魔方”搭載了“中國心”2021年度十佳發動機——魔核動力1.5T發動機,采用的是“Miller+VGT”技術方案,不僅將動力響應速度提升了43%,熱效率也是高達39.2%。而這帶來的核心優勢便是,其可爆發出305N·m的峰值扭矩、138KW最大功率,以及百公里油耗只有6.0L的經濟性。
簡而言之,這種數據上的表現,并不亞于一款2.0T更高級別的車。而且可想而知的是,除了對智能化、網聯化的偏重,北京汽車亦是對自身燃油車的品質存在著執拗。
事實上,并不難看出,華為與北京汽車在燃油車智能化方面的合作,是從極狐阿爾法S HI版的合作順延而來,所以也就不妨將其當作一種新的由電車向燃油車拓展的合作方式。
如此這般的本質便是傳統車企的自救行為。
當電動化、智能化的變革如此兇猛,傳統車企被動防御的同時,也不會坐以待斃,而是會主動出擊。畢竟新時代就需要有新的故事去講,所以也就不難肯定,“北京汽車 魔方”的路,亦是一個新故事的產生,而且這個故事歲月可守、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