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撰文,以自己年幼時的放牛經歷概括了自己創辦吉利三十多年來的實踐和探索,以自己從牽牛的實踐中所悟出的道理來描述造車的理念。“舒服哥”還又一次懟起了造車新勢力,他在文章中說:“有些現象必須引起重視,比如利用互聯網概念、電動車概念以及借發展實體經濟投資汽車工業的名義,其目的不是造車,既不想自己承擔風險,又想乘機變相撈錢,這樣做不利于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已經記不清這是李書福第幾次在公開場合,直接對互聯網造車新勢力直言“不看好”了,他曾炮轟過互聯網造車熱,也跟王小川和古永鏘舌戰過“互聯網顛覆汽車制造”的話題,甚至早在兩年前的國際汽車安全高峰論壇上,直接表態“互聯網造車熱不懂汽車,意在圈錢”。彼時,賈躍亭的樂視汽車概念車正待亮相,再看看現在,恍若隔世。
李書福:互聯網公司造車就是瞎忽悠老百姓
“互聯網公司造車就是一天到晚在瞎忽悠老百姓。”2018北京車展期間,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的一番言論把傳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之間的矛盾直接公開化,一時間在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
隨著國內互聯網產業的發展,中國消費者對于新生事物的好奇度和接受度都在不斷刷新著各行業的認知。于是,在造車新勢力的風頭遠勝于傳統車企的本屆車展期間,業內對于造車新勢力的討論也在迅速升溫,短時間內就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熱度。
此前就有奇點汽車的某位高管在朋友圈內表態:“十年前笑話吉利、比亞迪、長城,今天被吉利、比亞迪、長城笑話。在趨勢面前,新舊國有自主品牌應該互相學習,不分先后才對,智能和沙發不矛盾。”這句話聽起來沒什么問題,關鍵就在于“智能和沙發不矛盾”,顯然,這是在影射李書福之前“造車就是四個輪子加一個沙發”的論斷。
這便是李書福“造車就是四個輪子加一個沙發”論斷語境的由來,在這段堪稱影響吉利命運的談話中,李書福刻意淡化造車的難度,無非是想獲得政府的支持。所以,造車就是四個輪子加一個沙發”是策略性的,充滿說服意圖的論斷,這恰恰不是李書福輕視造車難度的體現,而是立志造車的寫照。
實際上,這段談話的下半段我覺得更加重要,李書福說:“我們要是成功了,可以為國家探索一條汽車發展的道路,如果我們失敗了,也不要國家的錢,我們都是自己的投資。”反觀現如今的某些互聯網造車新勢力,都是在拿別人的錢去行自己造車的方便,成了便是第二個馬斯克,敗了就繼續做PPT開發布會,把OFFice 2000升級到Office 2016,據說這一版做出來的PPT更漂亮。
何小鵬:“從沒想過要顛覆誰”
作為一位不斷顛覆、進階的連續創業者,何小鵬現場談到他的看法:每個企業每一年要有一些自我顛覆的過程。比如說阿里巴巴每一年會有一個戰略的研討會,它會說什么是能夠推翻我、什么是顛覆我的過程,如果你不通過這樣的一些方式讓我們企業自己去想這個事情,那你平常到細節里面,老是覺得我做的棒,我進步很快,我比競爭對手還要強,你就會自大自滿,所以變成了固執,所以我是站在不推角度看這個事情。
以往造車新軍普遍是以“傳統汽車產業顛覆者”的形象出現,細看各家造車新軍創始人的演講,他們總會不時地Diss一下“落后的傳統汽車”。但何小鵬卻說:“我從沒想過要顛覆什么,只是想嘗試自己的新方向。”何小鵬作為產品經理出身,相比以往浮躁和激進的互聯網人,要顯得更為務實和謹慎。
其實在今年,新造車實力已經不再大談“顛覆”,他們更多的宣傳自己是具有傳統基因的新造車企業。比如威馬汽車CEO沈暉在4月底的上市會上直接說,“我一輛車都還沒賣出去,憑什么講顛覆?”蔚來汽車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在北京車展上也表示,“從蔚來汽車成立的第一天,從來沒有說過‘顛覆’之類與傳統汽車行業針鋒相對的話語。”他強調,“蔚來汽車提倡融合創新和換道先跑。”這樣的言辭似乎與過去一度被視為汽車行業新“顛覆者”這樣咄咄逼人的形象大相徑庭。
其實在李書福和何小鵬這場隔空對話的思想碰撞下,初衷無疑都是為了讓劣幣無處得以藏身,更不至于在市場上驅逐良幣。從本質上來講,本就不存在所謂傳統車企與互聯網車企的矛盾與對立。無論是站在傳統車廠立場上的李書福,還是身處互聯網造車新勢力集團的何小鵬,在對產品品質保證以及對未來汽車行業推動的初心上來講,都是一條道上的同路人。就像新華社在李書福一席話后的清晰認知:革命都不分先后,造車何須論新舊?能否成功,最終將會由市場檢驗。只要對造車有一種敬畏之心,不忘記造車的初心,給新加入的造車者一些機會又有何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