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車展,寶馬集團攜14款首發車型重磅亮相,展現出寶馬集團塑造未來出行方式的決心,以及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和持續投入。
本屆車展的陣容,體現了寶馬集團以全新“第一戰略”為指引,不斷強化在大型豪華車、高性能汽車、豪華SAV及高檔新能源車等細分市場的競爭力。同時,以自動化、數字化、電氣化、共享化/服務化(A. C. E. S.)為長期發展方向,展示了豐富的新能源產品和服務,以及創新的智能互聯體驗。
新能源:一馬當先
在2018年北京車展上,寶馬集團共展示了7款電動車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全新BMW iX3概念車迎來全球首發,后續量產車型(電動版X3)將于2020年在中國投入量產。
BMW iX3配備了第五代電力傳動系統(eDrive),續航里程可達400km,其電動機、傳動裝置、相關元件和電池之間的連接被進一步優化,并被安裝在更為緊湊的傳動組件當中。
此外,第五代電力傳動系統還使用了模塊化設計,可以方便地進行擴充,從而適應不同級別車型對性能的需求,并可實現靈活量產。通過創新技術的應用,新五代電力傳動系統還完全杜絕了稀土元素的使用,在提高可持續性的同時減少對稀缺資源的依賴。
BMW iX3只是BMW發力新能源的一個縮影,迄今為止,BMW已經完成了向全球市場交付超過26.8萬輛電動車的任務,更是在2017年一年內完成了超過10萬輛電動車交付的壯舉,就此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生產商之一。
隨著2018年3月底全新BMW 5系插電式混合動力在中國正式上市,BMW在中國提供的新能源產品已增至6個車系。而到2025年,BMW將向全球客戶提供25款新能源車型,包括12款純電動汽車,覆蓋旗下所有品牌及車系,預計銷售占比達到15%-25%。
與此同時,為順應新能源市場潮流,除去產品布局之外,在工廠建設、電池研發生產等方面,BMW也成為豪華品牌中布局最全面的車企之一。
在未來車輛結構和eDrive技術方面,BMW建立了可提供高度靈活性的全球生產網絡。BMW的電動化車型已經在全球10個裝配線上生產。這些電動化車型的eDrive組件由BMW在德國丁格芬、中國沈陽和美國斯帕坦堡的生產設備供應。
在電池和電芯方面,BMW i積累的經驗和公司在電芯技術和設計領域取得的技術,被積極用于提升電池性能、能量密度、充電能力和電池壽命上。此外,電芯原型的生產也讓BMW對電池價值創造過程有了全面的分析和理解,并能夠指導電池供應商按照BMW的要求進行定制化生產。
不得不說,在豪華品牌角力新能源市場的進程當中,BMW占據了相當重要的位置。
產品本土化不一定加長
本次車展上,在中國生產的全新BMW X3首次面世。國產全新BMW X3是第六款在華晨寶馬生產的BMW車型,寶馬集團在中國正步入本地化的新階段。
全新第三代BMW X3的研發以CLAR平臺進行打造,保持原汁原味并基于明確的國產計劃,內外部設計充分考慮了中國客戶的審美和需求,在售價方面,華晨寶馬給出了39.98萬元-58.58萬元的最終答卷。
關于國產化的BMW X3可能大家會疑問它為什么沒有選擇加長之路,2864mm的軸距與海外版本保持一致到底是為什么?其實在筆者看來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首先,我們來看一組軸距數據,全新一代奧迪Q5:2819mm、全新一代BMW X3:2864mm、現款梅賽德斯·奔馳GLC:2873mm、國產全新一代奧迪Q5L:2908mm;唯軸距論的話,其實全新BMW X3的軸距并沒有過于劣勢,反倒是中規中矩,而且同級別車型軸距差距并不大,不足以帶來本質的差異。
其次,車內尤其是后排空間的大小和舒適度更多要去看兩軸的分布和空間的優化,全新BMW X3采用了短前懸設計,讓車內有效乘坐空間變得更大;雖然軸距沒有任何調整,但國產化的新X3針對后排進行了優化——后排坐墊專門加厚了12-15mm,靠背角度有前后15°范圍可調,能夠讓后排的乘客坐著更放松,頭部的空間也更加靈活可調。比起一味地追求“中國式加長”,這種切身的舒適調整更為明智。
最后,國產后的BMW X3在配置和結構上都與海外版保持一致,這解決了此前中國用戶對國產版“偷工減料”的擔憂。這得益于CLAR平臺輕量化的特點,發動機蓋、前翼子板、前門、前縱梁、發動機托架、前減震塔等結構件都用了輕量化的高強度鋁件。相比上代X3,僅是“骨架”就減重了55kg。
ABB (奧迪、寶馬、奔馳)2018年一季度報公布,中國市場仍是重中之重,寶馬集團旗下BMW、MINI、勞斯萊斯以及摩托車業務共銷售604629輛,同比增長3%;寶馬一季度在華累計銷量達到152942輛,同比增長7.1%;車型方面,5系、3系以及X1是主力,X2、X3、X4將構成2018 X之年,其中國產X3最為重要。
不得不說,中國市場一絲一毫的變化都在影響著BMW的戰略方向,本屆北京車展,BMW的陣容足夠強大,相比于以往強調M運動性能和xDrive四驅性能,本次的主題悄然發生了變化——隨著BMW發力新能源,著力推進本土化進程,并豐富性能與個性化產品線,筆者認為,在未來BMW的產品競爭力會更上一層樓,同時也將會更加懂得中國消費者的切身需求,并推出更符合中國國情的新生代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