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百度發布了Apollo2.5版本。百度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經理李震宇表示,Apollo2.5支持限定區域視覺高速自動駕駛,提供更多場景、更低成本、更高性能的能力支持。未來百度將開放更多技術和資源,面向全球提供自動駕駛技術和解決方案。
業內人士表示,Apollo將原本分散的自動駕駛公司連接起來,組成共同體集中解決技術難題,推動自動駕駛進程加速。
降低傳感器成本
Apollo2.0相比,Apollo2.5提供更“接地氣”的傳感器解決方案,且成本降低了90%。
Apollo平臺資深架構師繆景皓表示,除了原有的velodyne64線激光雷達,新增了國內廠商禾賽科技聯合百度開發的“激光雷達+攝像頭”一體化傳感器。新增的單目廣角攝像頭加毫米波雷達的解決方案進一步降低了成本。
Apollo2.5新增了卡車物流應用場景,可支持乘用車、卡車、巴士、物流車、掃路車等多種車型。同時,進一步開放了視覺感知、實時相對地圖、高速規劃與控制以及更高效的開發工具等。百度方面透露,Apollo數據及技術品牌ApolloScape將于近期發布大規模自動駕駛數據集及下一代仿真技術。
Apollo平臺已進行三次主要迭代。根據計劃,今年7月,百度將首次實現量產低速園區自動駕駛;到2019年1月,將實現限定區域高速和城市道路自動駕駛;2020年,將實現高速和城市道路混合自動駕駛。
BAT的新戰場
本次發布會上,百度第100位合作伙伴比亞迪亮相。
李震宇稱:“Apollo云端、軟件端的開放能力將與比亞迪標準化的整車開放能力協同互補,加速強化自動駕駛的研發落地?!?/span>
比亞迪產品規劃及汽車新技術研究院院長楊冬生表示,2020年比亞迪將通過Apollo的幫助推出一款電動車,實現自動駕駛L3功能。
目前,與Apollo平臺合作的整車廠陣容龐大,主要包括福特、戴姆勒、奇瑞、長安、北汽、車和家、長城汽車、東風汽車、一汽、江淮、蔚來、威馬等。
Apollo強調全方位開放性。百度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陸奇此前表示,Apollo平臺整個生態包括了福特、戴姆勒等車企,博世、大陸這樣的供應商,以及大量的傳感器供應商、創業公司、芯片廠商、出行服務公司、城市等合作伙伴,這將幫助Apollo自動駕駛汽車盡早實現商業化。
從BAT等造車新勢力路徑看,騰訊發布了“AIinCar”系統,通過開放騰訊的連接能力生態資源,輸出智能語音、場景化服務、內容及社交服務。
阿里巴巴則專注于操作系統。2017年12月,阿里與福特公司宣布全面戰略合作。福特方面表示,在中國銷售的福特及林肯品牌整車以及在中國生產的自主品牌電動車都將搭載AliOS。此外,阿里與東風雪鐵龍、東風標致、長安汽車等車企達成了車載系統方面的合作。
自動駕駛漸入佳境
4月12日,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聯合制定的《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正式發布,對各地城市放開智能網聯汽車實路測試的測試主體、測試駕駛人及測試車輛、測試申請及審核、測試管理、交通違法和事故處理等進行了明確規定。同時,北京、上海等地發布了有關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辦法,并積極建設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范區,推動半封閉、開放道路的測試驗證。
在相關政策支持下,自動駕駛汽車逐漸從實驗室、封閉園區駛向開放道路。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認為,未來3到5年,在開放道路上將出現完全替代司機的無人駕駛汽車,人工智能將對汽車產業帶來顛覆性改變。
麥肯錫最新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未來很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市場,至2030年,自動駕駛相關的新車銷售及出行服務將超過5000億美元。
在此背景下,關鍵零部件供應商、汽車電子解決方案供應商、智能駕駛整車龍頭有望受益。四維圖新形成了“芯片+算法+軟件+地圖”的業務戰略布局,公司借助高精度地圖在智能駕駛領域獲得的卡位優勢,并通過布局車載芯片、ADAS、車聯網形成了自動駕駛全面布局。中海達擁有高精度定位技術,衛星導航、UWB(超寬帶)、聲吶、三維激光等定位技術均處于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