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entelechyasia網站報道,英國咨詢機構ABI研究公司預計,到2025年,自動駕駛汽車的出貨量將達到800萬輛,并且這些汽車的自動駕駛技術級別將達到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的3級、4級和5級。在自動駕駛技術級別為3級和4級的情況下,仍需司機在特定的條件下接管汽車,掌控關鍵的安全功能。在自動駕駛技術級別為5級時,就不再需要司機了。

反過來,這將有助于推動重要的激光雷達傳感器(LiDAR)的出貨,因為這些傳感器是激光雷達技術的基礎。預計到2025年,相關公司將發售多達3600萬件激光雷達設備,其市場價值將激增至72億美元以上。
ABI研究公司的分析師帕特爾(Shiv Patel)表示:“隨著原始設備制造商(OEM)對各種先進的驅動系統(ADAS)軟件包的快速開發和部署,下一階段將出現更高級別的自動化技術。”
帕特爾補充稱:“在現在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和更高級別自動駕駛車輛的傳感器之間,最主要的差距就是激光雷達,它有助于提供可靠的障礙檢測和同步定位繪圖(SLAM)。”
對于消費市場中帶條件的和高級的自動駕駛應用程序,比如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的3級和4級自動駕駛技術,來自于Innoviz和LeddarTech等公司的固態LiDAR解決方案已經成為激光雷達形式因素,這些因素不僅有助于強化自動駕駛車輛的感應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還能滿足原始設備制造商設定的嚴格的定價要求。
預計到2020年,用于低端和高端解決方案的激光雷達設備的價格將分別達到200美元和750美元。以這個價格,即使在汽車上配備多個傳感器,對于原始設備制造商來說,在高端車型上使用固態激光雷達也是一個非常可行的選擇。
在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的5級自動駕駛中,也就是完全自動駕駛情況中,更昂貴且傳統的機械激光雷達解決方案仍然是靠得住的選擇,因為其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比如,其可能會應用于旨在完全取消駕車人的自動駕駛共享汽車領域。
針對“機器人出租車”的市場參與者不太關心車輛銷售價格,他們短期“爭奪市場”的目標是在智能出行市場最大化地獲取份額。
在市場條件下,這些市場參與者都希望自己能成為首家取消駕車人的公司,因為駕車人的人力成本是智能出行公司最大的成本。盡管固態激光雷達的性能需要不斷提高,但為了盡快實現全自動駕駛這一激進的想法,機械激光雷達被認為是短期內靠得住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