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沒有導航系統的時代,如果我們開車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可能需要拿著紙質地圖提前做好路線規劃,甚至是拿筆記下來在哪個路口需要轉彎。后來,有了車機導航,我們再開車去陌生的地方就方便很多了,順著導航路線走就能達到目的地。然而,眾所周知,以前的車機導航其實并不好用,受制于網絡信號、地圖更新等因素,慢慢變成了擺設。
再后來,又有了手機導航,由于地圖可以實時更新,還能智能避開擁堵,成為了每個車主的出行“標配”。然而,手機導航也并非完美,不僅屏幕小容易產生安全隱患,GPS信號弱的問題依然無法避免。如今,在整車廠與地圖供應商的緊密合作下,車機導航在使用便利性上已經可以等同于手機。并且,隨著5G技術的到來以及車機地圖導航技術的不斷成熟,比手機導航更好用的AR實景導航開始出現,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廣汽新能源埃安V,其作為全球首款5G車和下一代智能SUV,就搭載了同級唯一的行業領先融合海量道路數據AR實景導航功能,簡直不要太“香”。
所見即所得,導航更直觀
在說AR實景導航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AR,它是Augmented Reality(即增強現實技術)的簡稱,是一種創新的交互方式,可實時地計算攝影機影像位置和角度,并加上相對應圖像、視頻、3D模型的技術,最終目標是在屏幕上把虛擬世界置放到現實世界中,進行交互互動。
而所謂AR實景導航,就是在最新版算法的加持下,讓AR增強現實技術融合地圖數據、攝像頭傳感數據和定位算法,讓駕駛員所見即所得,導航更加直觀。其原理是利用攝像頭將前方道路的真實場景實時捕捉下來,再結合汽車當前定位、地圖導航信息以及場景AI識別,進行融合計算,然后生成虛擬的導航指引模型,并疊加到真實道路上,從而創建出更貼近駕駛者真實視野的導航畫面。
通俗點講,AR實景導航就是用實時畫面來為你進行導航,要實現這一點,需要高精度低延時的導航與定位、圖像采集與識別,以及AR融合算法等技術。而傳統的導航是以GPS為主,并使用陀螺儀、加速度計等傳感器來提升精度。但在這種精度下,車道級定位在技術上是比較難以實現的,這也就是在我們實際使用地圖軟件導航過程中,常常遇見的主輔路不分、轉彎路口指示不清晰等問題出現的原因。
而埃安V搭載的AR實景導航功能因為具備5G技術和北斗導航提供的厘米級高精定位技術,能夠幾乎沒有延遲地識別出車輛在哪個車道甚至有沒有壓線,并提前預判給出相應的指示,可以讓駕駛員避免出現走錯路的情況。
埃安V的AR實景導航系統融合了業內最先進的AR增強現實技術,對地圖數據、車輛數據和視覺數據進行了疊加融合。其內置的高德4.0導航系統,具備了海量地圖信息,道路里程覆蓋820萬公里+,道路屬性信息400種+,實時路況覆蓋全國所有高速及360城+,偏航高發城市復雜場景路測10000公里+,并有著分鐘級道路信息更新發布。
不懼“魔鬼道路”,新手秒變老司機
當然,看著很“香”但實際用起來表現如何才是我們需要重點考量的。不過,幾天接觸下來,埃安V的AR實景導航功能確實讓人印象深刻。
要想使用這一功能,首先就是要通過方向盤左側的“VIEW”按鍵把儀表盤調到這一界面,然后用語音喚醒的方式或者直接在中控屏里的地圖軟件中輸入目的地。
在開始導航后,儀表盤便會立即顯示當前位置的實時畫面。正常行駛時,如果兩側的車道線比較清晰,它在屏幕上會形成一條綠色的虛擬車道,以讓你了解自己的行駛軌跡。如果遇到前方有車輛,在安全距離外它會有一個綠色的識別框,而隨著你離前車的距離越來越近,它也會逐漸變為黃色,最后到紅色加感嘆號。這對于駕駛者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安全提示作用。
而當導航提示你轉彎時,屏幕會提前給到一個綠色圓形的轉向標識,隨后剛才的綠色車道線會變為綠色的引導線,并出現引導箭頭。而隨著離轉彎處越來越近,這條引導線也會變為黃色,視覺上會更加醒目。
此外,當你開啟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后,像車道偏離/壓線預警、行人檢測預警它也能夠進行提示,功能性還是非常全面的。
當然,埃安V的AR實景導航能精準地分析出這些場景,除了導航功能的強大,另一方面是由于這套系統運用了行業最領先的AR增強現實技術。這套系統曾在文字識別、衛星影像分割國際競賽奪冠,國際最大自動駕駛計算機視覺算法集KITTI囊括三項第一,對車輛、車道線等道路場景,實現精準檢測、分割、識別、追蹤,準確率達99%。
可以說,實景畫面再加上轉向標識、引導箭頭以及引導線這些提示后,在我們通過復雜路口的時候確實不用再擔心走錯路,這要比現在一般的車機導航和手機導航都更加直觀方便。
總結
如今,在其他品牌車型還停留在普通車機導航的時候,埃安V已經把AR實景導航這一前瞻智能黑科技變成了全系標配,不愧為下一代智能車的開創者。即使在配置相同的情況下,埃安V因為有5G技術和北斗導航技術的加持,其AR實景導航運行也會更加順暢。我們相信,憑借指路更直觀、更精準的優勢,AR實景導航必定會成為下一代導航系統的風向標。(撰文|dou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