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要堅定市場信心,保持戰略定力。堅信危與機同生并存、退與進相伴相隨。
8月13日-15日,以“新變局 新挑戰 新思路——引領中國汽車新征程”為主題的2020年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隆重召開。
本次論壇上,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發表了演講。他表示,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全球發展態勢都在發生重大改變,不確定和不穩定性加劇,汽車產業作為其中的重要部分,也同樣面臨重創之后的初生。
站在“十三五”的收官和“十四五”開啟的時間點,他提出了三點建議:
一、保持頭腦清醒,善于在新變局中把握大勢。
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同時,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蔓延,更加劇了世界形勢的復雜多變。要堅持用全面、辨證、長遠的眼光,深入研判當前形勢。看到變局中引發的大國間力量對比、國際貨幣體系演化、人口結構改變,以及多邊體系瓦解與重建等系列變化,是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必然,要保持頭腦清醒。
同時,要深刻認識技術突飛猛進既是百年變局中的基本內容,也是導致百年變局的基本推動力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要認清客觀規律。更要看到新變局中的不變量依然清晰,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已密不可分,經濟全球化仍是歷史潮流,各國分工合作、互利共贏仍是長期趨勢,但國際格局深刻變化,全球化形式不斷演進,要把握時代主流。
汽車產業是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善于審時度勢、縱覽全局,主動從自身產業特點出發,全面分析各變量與不變量因素間的規律變化及利弊,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積極促變,努力在變局中提升危中尋機、化危為機的能力。
二、保持戰略定力,敢于在新挑戰中搶占先機。
當前,世界經濟遭受重創。汽車產業在2019年產銷下滑的基礎上,今年遇到了更大沖擊。從我國汽車產業數據顯示,6月當月產銷實現了6.3%和4.8%的正增長,刷新了6月份產銷量的歷史新高。預測1-7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29萬輛和123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11.8%和12.7%,降幅有所收窄。
這顯示出我國經濟及汽車產業較強的發展韌勁和修復能力,但壓力與風險依然嚴峻。整體市場需求不足、投資低迷、產業鏈供應鏈不暢,特別是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加劇,經濟全球化逆流涌動,汽車產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前所未有。
我們要堅定市場信心,保持戰略定力。堅信危與機同生并存、退與進相伴相隨。只要全球汽車業緊密聯手,充分發揮產業基礎雄厚、創新動力強勁、消費市場廣闊,以及開放度、融合度高等獨特優勢,以進謀新、銳意進取,就一定能夠共闖難關、化危為機。
中國汽車業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將緊緊依托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強、回旋余地大、政策工具多等特點,在調結構、轉方式、提能力、抗風險中邁出新步伐,繼續為世界汽車產業發展做出貢獻。
三、保持創新思維,勇于在困境中實現新發展。
今年以來,突發的新冠疫情在對經濟造成沖擊的同時,也催生出了新業態、新模式、新市場和新消費。加之科技與產業革命的蓬勃興起,汽車產業未來發展正在發生重大變革。要以新發展理念,謀劃新思路。重點針對疫后全球汽車產業格局分化、產業產品結構深度調整、產業鏈供應鏈固鏈優化,以及市場消費服務升級等多重變化,提出有效應對措施。
因此,要以新思維規劃新路徑。主動順應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發展新趨勢,適應在經濟、技術、消費需求等驅動下汽車產業發生重大變革的新趨勢,加大創新力度。重點在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構建全球現代產業鏈、創新商業模式、提升品牌價值,以及提供更安全舒適服務等方面,做出整體安排,推動產業健康發展。
我國汽車業在世界汽車產業中占有重要地位,與世界知名汽車企業一直保持著長期友好合作。目前,為抗擊疫情、重振經濟,我國政府提出了以擴大內需為主要戰略基點,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總體部署,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
“相信通過汽車業界的再一次勠力同心、精誠合作,中國汽車乃至世界汽車產業,一定能夠盡快化危為機、闖過險灘,實現新的發展。”他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