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其產銷報告顯示,4月銷售汽車16.1862萬輛,同比下滑27.61%;相比3月銷量的32萬輛,環比下跌了近一半。從股價表現來看,4月最高時漲至16.1,無奈此后一路跌至5月低谷的13.41。
“斷崖”、“腰斬”等激烈言辭頻繁出現。數據是對企業能力的最直接評判,但它冷血的忽略了環境、市場、消費者喜好等多重因素。
身為自主品牌老大哥的長安,究竟是策略調整帶來的短暫低迷,還是說長期增長勢頭已走到了疲軟期?5月18日上市的MPV凌軒,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提振銷量?
長安凌軒
綜合環境所致
有這樣幾個因素可以為長安汽車的4月開脫:
首先,4月作為第二季度的首個淡季月份,銷量整體遇冷。汽車市場的消費周期有一個規律的時間表,通常在春節過后的幾個月里,倦怠懶散、青黃不接。直到碰見個“金九銀十”,才重新提槍上陣。
然而今年有一個需要注意的現象,環境冷清導致數據低迷說得過去,但是4月全國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3.7%的事實還是值得警惕的。忙忙活活又一年,居然還沒去年銷量見長,這對勢頭強勁的中國市場來說,有些尷尬。
其次,購置稅優惠幅度有所調整,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消費決策。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預測,受政策影響,2017年的市場增速或將回至5%。市場收緊的情況下如何配比銷量份額,是自主品牌接下來要想清楚的問題。
但這些數值的向下并沒有成為籠罩長安的陰云。長安汽車副總裁龔兵公開回應,價格戰已全面打響,這次是長安主動調整批發量。在長安看來,現階段的策略調整能夠適當的緩解經銷商在第一季度的庫存壓力,為后面的主推車型留出庫存空間。往年也有過后兩季度反超的情況,經銷商也并不把單月數量放在心上。
與此同時,有觀點認為,股價的下跌是資方市場對車市熱度周期的提前判斷,從而作出相應的合理浮動,不必過于驚慌。
凌軒委以重任
自主品牌真的是打法多樣,各有千秋。
長安有徐留平騎著駿馬亮相舞臺,座談幾個小時聊“智色雙旋”的設計理念;長城有魏建軍罕見的高調出山,以姓氏代言;比亞迪有王傳福教父一般的技術狂魔體質;吉利有李書福帶頭搞起的營銷“野”路子。
將領風格不同,別說戰術,連眼角眉梢的風情都不一樣。就拿長安來說,推崇設計顏值,崇尚生活美學,并用代表生命起源的DNA雙色螺旋來指代長安的品牌深意。摸爬滾打多年,自主企業都在尋找一個最能體現品牌深意的切入點。
在凌軒的發布會上,長安汽車副總裁龔兵也曾多次提及“顏值即正義”這樣的調皮話術,試圖符合看臉社會的趨同心理。這款旨在提振銷量的7座MPV,的確有加分項:售價6.79萬元-8.09萬元,配備智能身份識別、無鑰匙啟動、in Call車載互聯系統、彩色倒車影像等功能,利于產品區隔。
提起7座MPV,人們本能的會聯想到“拉貨”、“跑車”、“裝載”等功能用途,這也是橫亙在所有營銷形象面前的難題:如何改變對一款類型產品的固有印象,使它更符合逐漸增長的消費水平?
要知道,SUV的持續熱賣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乘用車市場的整體疲軟,而當所有人都撲向這一領域時,留給企業的思考命題更加復雜了:大家似乎都在走“小而美”了,“大而全”的產品策略是否要做出調整?是相信各有所愛的消費心理,還是投其所好的擇機喂食?
這些問題,比如何寫出一個精彩的結尾要困難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