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Global Market Insights的數據,到2025年,全球汽車顯示屏市場將從目前的150億美元(134億歐元)翻倍增長至300億美元(267億歐元)。更大、更美觀、擁有越來越多功能的數字化顯示屏正成為新型汽車駕駛艙的關鍵特點。現在,無論是司機還是乘客,都希望在汽車上也能享受到智能手機和電視等設備上的顯示屏。但是,有沒有人想過,此類顯示屏是否造成了安全隱患?

美國海軍案例
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海軍(U.S. Navy)近日宣布,決定將其驅逐艦艦隊上的所有觸摸屏轉換為機械控制屏。2017年,一輛約翰·S·麥凱恩號導彈驅逐艦與一輛商船Alnic MC相撞,美國國家交通安全委員會(NTSB)對這起致命事故進行調查時發現,觸摸屏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雖然事故報告也提到工作人員未得到適當的訓練,以操作觸摸屏系統的各種功能,因此造成了該起事故,但是,該觸摸屏界面本身的復雜性就是一個潛在的問題。
因此,美國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進行了一項調查,希望了解軍官們對觸摸屏系統的看法。結果呢?機組人員表示,他們希望觸摸屏系統具備更多物理控制功能,這一觀點與全球汽車安全倡導者的呼聲不謀而合。
盡管大多數普通消費者對于使用配備更多科技的產品沒有真正的問題,但是大量的研究也表明,智能化的汽車擁有的功能越來越多,但普通駕駛員對其卻知之甚少。事實上,有些汽車品牌甚至提供額外的培訓課程,讓客戶更好地了解如何使用旗下汽車提供的新功能。此外,也有研究表明,目前汽車上配備的信息娛樂顯示屏對駕駛員的智力要求更高,因此,在駕駛時使用此類顯示屏其實是不太安全的。
而海軍軍官們除了會混淆觸摸屏的安全功能之外,他們還發現經常使用觸摸屏界面讓他們明顯感到更加疲勞。因此,他們表示更喜歡機械控制。

車載觸摸屏市場現狀
但是,與此同時,汽車行業卻準備安裝更大的觸摸屏,內置更多的功能,供駕駛員使用。當地時間8月12日,博世就宣布推出新型車載3D顯示屏,據報道,該產品運用被動式3D技術來生成逼真的三維效果,相較傳統顯示屏而言,有助于駕駛員更快抓取視覺信息。而且該顯示屏的立體視圖效果能幫助駕駛員更快抓取重要的視覺信息,包括輔助系統提示及交通堵塞提醒等。與美國海軍不同,汽車制造商們可以利用此類車載用戶界面,通過商業合作、汽車應用程序和獲取的個人數據獲利,因此,他們不會放棄這一塊“肥肉”。
然而事實是,觸摸屏與傳統的按鈕和刻度盤相比,要求駕駛員具備更高的手眼協調能力。研究表明,僅僅因為觸摸屏尺寸大就會促使駕駛員更加頻繁地將目光從道路上移開。雖然語音命令可以減輕部分壓力,但是此類系統會增加額外的認知負擔,而且大多數人都更喜歡使用視覺界面。
監管機構的做法
雖然事實擺在眼前,而且也有人向主要監管機構施加了壓力,但是多數機構只是表示擔憂會有安全隱患,并未采取過多行動。例如,在美國,雖然國家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承認分心駕駛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對現代化汽車上配備的用戶界面所存在的問題并未采取任何措施。與此同時,英國英格蘭高速公路公司表示,雖然從“安全角度”來看,觸摸屏不好,但是也未能提供另一種解決方案。

后記
事實上,大多數汽車制造商正在投入巨資進行汽車用戶體驗(UX)的研發,讓其放棄對汽車UX進行大規模的改革是不可能的。因此,對于政府的干預,比如簡化用戶界面等,汽車制造商很可能會極力反對。而對于減少汽車上的科技功能的立法,消費者可能也不太愿意去接受。不過,總還是有一些有安全意識的駕駛員,他們希望汽車控制系統能夠回歸到最基本的狀態。
現在的問題在于,為提高駕駛安全,犧牲市值數十億美元的觸摸屏市場(以及其可能帶來的新收入)是否值得?
(文章來源:蓋世汽車 文中圖片均來自博世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