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人提問“如果阿里進入汽車行業造車,可能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和變化?”一名網友回答道:“阿里造車一點都不重要,早在3年前,憑借斑馬智行阿里已經進入汽車行業,更早的時候,阿里就已經進入汽車后裝配市場……為什么說,阿里造不造車不重要呢?因為,在整個車輛的生產、消費環節中,車輛本身的價值是固定的,但數據的價值是無限的。”
數據,恰恰是阿里最為看重的商業價值。回歸到汽車出行領域,按照阿里所規劃的發展藍圖,出行領域的最大價值體現并不在于制造,而是由單車發展到車路協同(V2X),最終打造萬物互聯的生態格局。
60秒讀懂全文:
1、阿里認為實現智能網聯的重要手段就是為車輛安裝上智能化的操作系統。
2、AI解決方案是阿里智能網聯的“輕騎軍”,天貓精靈成為新型連接器。
3、對于自動駕駛,阿里從一開始就把目光放在了車路協同的聯網式技術路線上。
阿里巴巴進入汽車/大出行領域由來已久,最為人熟知的是淘寶汽車、天貓汽車以及在出行領域對滴滴、Lyft等一系列投資布局。在2019年初公布的阿里巴巴汽車/出行產業布局上,我們發現除了自主造車以外,阿里的汽車版圖不知不覺已經滲透到了汽車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大體上可以劃分為共享出行、智能網聯、智能制造、新零售、汽車服務、城市大腦這幾個版塊。
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對于消費者比較陌生的智能網聯部分,這將在未來極大地改變汽車形態和我們的汽車生活,AliOS、阿里云、達摩院、高德、支付寶、千尋位置、斑馬網絡成為實現阿里智能網聯發展的重要載體。
●阿里云打造“智能大腦”
智能化、網聯化是未來汽車科技的發展方向,而實現智能網聯的重要手段就是為車輛安裝上智能化的操作系統。現在主要存在三類技術方案:操作系統、超級APP和ROM。如蘋果Carplay、谷歌Android Auto、百度Carlife等。相比之下,阿里認為從底層系統切入才是“正道”,因此AliOS把自己定義為一套從底層開始就為整車服務的系統。
早在2010年阿里便將YunOS操作系統立項,于2011年正式推出。2016年7月6日,全球首款互聯網汽車榮威RX5正式亮相,除了性能之外,榮威RX5與互聯網最大的關聯則在于搭載了汽車版YunOS操作系統。
2017年,YunOS事業部回歸阿里云事業群,9月品牌升級為AliOS。當時官方新聞稿中寫道,“阿里巴巴發布全新的AliOS品牌及口號,面向汽車、IoT終端、IoT芯片和工業領域研發物聯網操作系統,并整合原YunOS移動端業務。”
就在這一年,福特宣布與阿里簽署一項為期三年協議,與AliOS、阿里云以及天貓合作,探索包括智能移動、車聯網、數字化營銷和人工智能等在內的多種合作領域。
“只有上建生態、下控硬件的面向汽車的專屬操作系統才是全車智能的未來。”AliOS高級產品專家佘士東如是說。如此看來,AliOS則屬于智能化的信息底盤,但智能服務則要在云上發生,因此終端還需要跟阿里云上所有的大數據結合,最終形成數字化的產業鏈。
早在2016年,阿里云就涉足汽車業務,后續專門成立了阿里云汽車智能出行事業部。如今,在阿里云事業部下,AliOS與阿里云成為構建汽車和出行行業的關鍵所在。后者則將聚合汽車行業生態,利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能力推動汽車行業的數字化升級。
●天貓精靈“AI+車”提供解決方案
如果說提供操作系統是打造智能網聯的第一步,那么AI解決方案則是阿里的第二個發展步驟。2018年4月,阿里巴巴達摩院旗下人工智能實驗室(AI labs)宣布與戴姆勒、奧迪、沃爾沃等達成戰略合作,為車企輸送“AI+車”解決方案。
就是這次發布會,阿里公布了天貓精靈“AI+車”計劃。它能讓具備聯網功能的汽車與天貓精靈互通,并獲得車內的語音人機交互能力和多種云端生態服務。“AI+車”解決方案包含三個方面,1、家車,家車雙向控制,數據雙端同步;2、人車,語音視覺交互,表情擬態反饋;3、云車,基于AliOS車載操作系統,與天貓精靈增強服務體驗。
如果將天貓精靈視為一種連接器,可以更好理解天貓精靈在汽車行業的意義。在與車企的合作中,語音是工具,天貓精靈可打通車內外場景、連接內容和服務、增強與車企合作的信任感。此外,基于天貓精靈所連接的各類生態,一方面增強了阿里背后的服務和生態,另一方面為車企的出行生態賦能。
●高精地圖賦能自動駕駛
隨著自動駕駛的研發不斷深入,依靠“傳感器+控制系統”的方式以及難以面對復雜的道路情況和處理海量數據,為此,阿里通過高德地圖與千尋位置合作,實現高精度地圖與高精度定位相結合。
雙方的合作涵蓋數據層、算法層、定位服務層、硬件服務層和應用層的全方位深度合作。不僅能幫助無人駕駛汽車實時實現自身精準定位,還能及時準確了解周圍環境信息,在彌補激光雷達等相對定位技術不足基礎上,推動無人駕駛技術發展。
在自動駕駛中,高德地圖在高精地圖領域已完成全國高速公路的高精地圖采集,建立起了“自主采集+眾包采集”的高精地圖UGC體系及自動化的數據生產模型,實現了從數據發現、調度、采集、處理到上線的自動化流程。
千尋位置基于單頻RTK技術提供的高精度定位服務,幫助車輛實現車道級定位的關鍵,通過集成該服務,車載系統不僅可幫助用戶精準判斷車輛在主輔路、高架上等復雜城市場景下所處的車道,甚至可為在高速公路等特定場景下應用的智能駕駛技術提供保障。
●布局“車路協同”式自動駕駛
2018年的云棲大會,阿里發布全新汽車戰略,由車向路延展,利用車路協同技術打造“智能高速公路”。出行的最終目標是打造自動駕駛場景,不同于百度、谷歌、Uber等追求自動駕駛技術,阿里直接提出“車路協同”的解決方案。
車路協同的原理是什么?阿里巴巴達摩院人工智能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王剛認為,車路協同技術方案的核心技術之一是感知基站,原理類似于“手機的無線發射基站,可以實現車與路、車與車之間的信息連接點。”
之所以要選擇“車路協同”的方案,王剛表示,車上的傳感器會受到車自身視角和高度的限制,比如大部分傳感器的有效監測距離不超過80米,當車速超過60km/h,突然出現了障礙物時,車是來不及作出反應的;又比如,車上傳感器只能看到相鄰車道的情況,當相隔的車道被中間車道擋住,就難以識別。
阿里“車路協同”的思路是給道路加上智能設備,車輛不需要安裝太多傳感器,而是通過集約的模式共享來獲取道路數據,進而實現自動駕駛。目前,阿里在杭州的開放路段進行無人車技術測試。
按照阿里的構想,智能高速公路將全面支持普通功能車、互聯網汽車、自動駕駛汽車。路會告訴車“我看到了什么”,車會告訴路“我經歷了什么”,大腦則在云端運籌帷幄,人—車—路—云全面協同。王堅認為,智能網聯汽車不應該局限在產品本身,并把目光從車擴展到路上。
編輯總結:
在汽車發的戰略規劃上,阿里將率先打通傳統汽車和互聯網的連接,進而將人工智能逐步引入到汽車場景中,并依托車路協同的生態化理念實現自動駕駛。從2014年開始,阿里巴巴開始研發汽車操作系統,通過基于AliOS的斑馬系統,阿里巴巴構建了橫跨車廠的互聯網汽車平臺。
在戰略執行層面上,將從云控平臺、智能感知基站、協同計算系統三個層面推進。達摩院的無人車、千尋位置的高精定位、高德的高精地圖等都將是阿里新汽車戰略的技術保證。其中,路側使用達摩院感知基站技術,車的感知與協同計算由AliOS構建,云控平臺扮演云端大腦的角色,E.T城市大腦協助交通管理,此外還將通過支付寶等深入服務環節。
可以看出,阿里在汽車領域主要采取“全局協同”的戰略方針,隨著汽車行業務版圖的擴張,進一步幫助阿里實現從互聯網向物聯網生活場景的轉變。(文/汽車之家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