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來看,青海鹽湖提鋰在技術、成本、應用上都是不存在問題的。”中科院青海鹽湖研究所鹽湖資源化學實驗室副主任王敏向記者表示。
就鹽湖資源來說,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據2017年9月發布的《青海鋰產業專利導航報告》,全球已查明的鋰資源儲量為3400萬噸,青海鹽湖鋰資源占全球鋰儲量的60%以上。就我國來看,80%的鋰資源集中在青海;其中,儲量超過100億噸的特大鹽湖有2個,10億至100億噸的大型鹽湖有6個。初步探明鹽湖氯化鋰2248萬噸,占全國已探明儲量的90%以上。
王敏扎根鹽湖十余年,專業從事青海鹽湖提鋰科研工作,對青海鹽湖情況較為熟悉。“鹽湖鋰資源主要集中在東臺、西臺、一里坪和察爾汗鹽湖。”王敏告訴記者,就資源稟賦來說,東臺、西臺和一里坪是鋰礦富集區,但在總儲量方面,察爾汗鹽湖優勢較為明顯。
最新數據顯示,察爾汗鹽湖的氯化鋰儲量為1200萬噸,東臺為284萬噸,西臺為320萬噸,一里坪為178萬噸。
“青海鹽湖提鋰主要的三種工藝,已經完全達到工業級的標準。”王敏表示,要達到電池級碳酸鋰的標準,主要還得看三個方面的指標:一是產品中鋰的主含量,二是鹽湖特有雜質的指標范圍,三是產品的粒度。
鹽湖提鋰產品能否達到電池級碳酸鋰標準,王敏也給予肯定的回答。“從技術層面看,雖然鹵水品質存在差異,但目前鹽湖提鋰在技術、工藝上都沒問題,產品品質都是能達到國家標準的。”王敏進一步告訴記者,如需達到電池級標準,只用進一步除雜提純即可,從技術角度看,這些并不是難題。
在鹽湖提鋰產業發展方面,王敏認為,技術方法的選擇尤為關鍵,應結合國家環保政策要求,真正實現綠色循環經濟。“我認為,在鹽湖開發過程中還是少引入外來物質,盡量采用物理辦法進行開采提取。”王敏說。
談到成本,王敏認為,鹽湖提鋰的成本控制在3萬元至4萬元/噸難度不大。企業人士對此持相近意見,甚至有個別企業表示,其電池級碳酸鋰的成本將在3萬元/噸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