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對于華晨汽車來說,可謂流年不利,中國汽車行業合資股比開放,華晨寶馬成了實驗田,一夜之間,50對50%的股份比例被打破,寶馬以75%的股份控股華晨寶馬,華晨汽車迅速成為了陪襯,當然更加重要的是,多少年來躺著賺錢的日子也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在華晨自主系領域,情況似乎并沒有和集團在合資品牌中受挫拉開關系,華晨中華的銷量水平依然沒有什么起色,今年上半年上市一款新車—中華V7,但是月銷量最高勉強過了2000臺,這對于一個被寄予厚望,同時價格水平也并沒有多高的自主品牌SUV來說,這樣的銷量數據顯然是低迷的,當然去年上市的中華V6情況也沒有好到哪里去,銷量也同樣處在一個相對末端的位置,而華晨中華現在幾乎已經放棄了轎車產品的持續研發,現在也沒有一款拿的出手的轎車產品,所以,從華晨自主系華晨中華的銷量來看,今年的日子真的很苦,僅次于失去華晨寶馬25%的股權。
當然對于很多企業來說,都有當下的困難,最難的卻是失去希望,在新車銷量受阻,合資品牌股比大變的前提下,華晨中華面臨的另一問題卻幾乎在斷送華晨的未來。工信部近期發布公告《特別公示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第一批)》,27家企業被暫停受理新能源汽車新產品的申報,華晨汽車就在特別公示名單中。也就是未來一段時間,華晨汽車將不被工信部受理任何一款新能源汽車的申報,如果要繼續生產新能源汽車,那么必然要重新取得工信部的準入條件核查。
其實華晨汽車獲得這樣的『禮遇』一點也不冤 ,或者說被摘掉新能源汽車生產商的帽子實至名歸,因為時至當下,華晨汽車只有一款完全意義上的電動汽車—H230EV,但是這款車上市至今已經有兩年之余,兩年共計銷量不足1000臺,而且更加重要的是,這款車的續航里程只有不到150km的樣子,這樣的數據放在今天,連獲得新能源汽車補貼的資格都沒有,所以現在打聽各地華晨中華經銷商,唯一一款純電車也處于無貨狀態。
基于這樣的現狀,中國網財經頻道直言:華晨汽車新能源業務陷于停滯,遠落后于其他自主品牌,其實對于這一點,我們認為沒有一點標題黨的意思,我們看到這樣的現狀,再看吉利、長安、長城等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持續進步和不斷發展,我們似乎也就能看到,華晨這個品牌在這個領域注定要落后,而且最重要的是,華晨在雙積分即將來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成為新的發展方向的時候,華在這方面有什么樣的建樹?顯然并沒有!
當然隨著華晨雷諾的合資,以及和北汽新能源的合作達成,華晨汽車似乎后知后覺了,但是目前的問題在于,在相關層面嚴格把控新能源汽車準入的情況下,華晨汽車作為一個老汽車品牌,卻也不得不面臨重新申請通過《準入審查要求》中的17項要求,這對于當下的華晨汽車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或者說未來一段時間,很難去實現的。
記得在華晨寶馬股比變更的消息剛剛傳出時,祁玉民用了“胡扯”來應對傳言;但是當華晨寶馬股比從50對50 變成寶馬75%控股,華晨旁落的時候,祁玉民卻又在不同場合表明即使如此,華晨在華晨寶馬中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于這樣前倨后恭、巧言令色的說辭,真心不敢茍同。
但是看到如今的華晨汽車,在各方面全面落敗,全面喪失價值的時候,我們開始想念一個人,就是那個把華晨中華帶到美國上市,促成華晨寶馬合資,最終被掃地出門,如今創立正道汽車的仰融先生,如果當年仰融先生沒有被莫須有的罪名橫掃出局,繼續執掌華晨中華,這個品牌可能已經成為東北大地上一顆閃閃發光的金字招牌,正如吉利汽車在杭州灣的地位一樣,但是如今已經沒有了這樣的機會,天時地利人和幾乎都沒了,那么下一個拯救華晨于危難的『仰融』會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