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華映不是今年第一家裁員的面板廠,5月,群創也爆出裁員。群創表示,此次不是裁員,是汰弱留強。公司為了維持競爭力,每年度都會有例行性汰弱留強的精實管理,目前臺灣員工有3萬人,這次汰弱留強72人,僅占0.2%,比例相當低。資遣72位員工,均經過半年輔導與職務再訓練,謹慎評估不適任事由,才向主管機關申報資遣,遵循法規規定。
面板市場競激烈,部分廠商或關廠
近年來,中國大陸面板廠發展快速。IHS Markit報告顯示,預估2022年時,大陸8代以上的大尺寸面板廠將達19座,5.5代以上中小尺寸面板廠也有20座。DIGITIMES Research也預期,4年后,大陸中小尺寸AMOLED面板合計產能可達1131萬平方公尺,僅次于韓國廠商,全球比重將達33.4%,相較其在2017年的僅占7.5%,比重顯著提升。
今年面板行業受到大陸新產能持續開出,供需再次出現拐點,IHS Markit示警,面板今年起恐長達三年出現供過于求,京東方董事長王東升曾預言,未來全球面板廠只會剩下三家,有能力建10代線的面板廠才有機會存活,6至7代線將不敵競爭陸續關廠。
中國大陸面板廠積極擴充產能,不只液晶顯示面板,連AMOLED面板廠也同步擴充,面板產能不斷攀升,可望成為全球面板產能第一,2023年或2024年市占率將達55%。
IHS Markit資深研究總監謝勤益表示,2017年是近10年面板廠最好的一年,但2018年卻是面板廠壓力最大的一年,未來2至3年內,勢必通過合并重組或關廠來解決問題。
華映原為TFT-LCD面板廠,后來因為市場競爭,在2012年轉型于中小尺寸面板廠,旗下早期有2座4.5代廠和1座6代廠,不過2、3年前,受智能手機需求不佳影響,一座4.5代廠停產,僅剩4.5代、6代廠各1座進行營運,但在OLED需求快速擴增下,這座6代廠價值也迅速遞減。
業績虧損,華映積極拓展新應用
今年上半年,公司合并營業收入22.89億元,較上年同期21.15億元增加1.74億元,增幅8.20%;本期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2.71億元,較上年同期7,074.09萬元下降3.42億元,降幅483.42%。
華映科技業績虧損的主要原因系自2017年第三季度開始,子公司華佳彩項目量產并攤提折舊,本期受產品切換及結構調整影響,產能利用率較低,單位生產成本較高,營業成本較上年同期增加1.03億元,資產減值損失(主要為存貨跌價損失)較上年同期增加1.17億元,研發費用較上年同期增加7,780萬元。
為了扭轉業績虧損,華映積極拓展車載、工控等非消費性應用市場,今年車載和工控營收貢獻將達40%,2019年更要挑戰50%的比重。林盛昌表示,車載面板市場穩定成長,今年車載面板出貨1,400萬片的目標可望達陣,其中車前市場出貨占比也超過了50%。
今年華映展示許多車載面板應用,許多新型車款的車用顯示器將考慮一體成形的設計,整合儀表板、中控臺與副駕駛座前方顯示器等顯示信息,不但簡化設計,還能提升整體車內美感。華映開發出多元信息整合顯示面板,包括結合12.3寸及10.1寸的L型顯示面板,以及結合25寸及27.73寸的顯示面板等兩款產品。此外華映已將內嵌式觸控技術設計至中控臺顯示器,搭配TDDI強化觸控面板設計架構,提供客戶內裝設計更高的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