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工信部加強農村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的建議回復,感覺工信部經商國家能源局、財政部、發展改革委的發展農村新能源的支持態度明確、措施務實,我相信應該會推動新能源車在小城鎮和縣鄉市場的更快發展,對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也是可持續的推進利好。
1、新能源車的區域市場已經逐步的多元化
相對于汽油車和混合動力的多遠化需求特征,縣鄉市場的新能源電動車的銷量占比仍有提升空間。傳統汽油車的縣鄉占比是在全國汽油車銷量占比的25%,而混合動力車的縣鄉市場占比是是在全國混合動力車銷量占比的10%,電動車在全國電動車銷量占比的8%。未來的縣鄉市場的電動車提升仍有很好的潛力。
2、新能源車的綜合優勢逐步凸顯
農村新能源車相比傳統燃油車運營在節能減排、經濟性等方面均具有較大優勢,部分地區已經興起的新能源車的低速電動車熱潮實際也是體現了電動車的成本優勢。
相對于乘用車百公里平均7升油的50元成本,每公里就是0.5元油費,也是等于每公里1度電錢。而電動車的百公里在10-15度之間,每公里在0.15度水平,燃油車的油費成本是電費成本的近10倍水平。因此目前的經濟性優勢已經充分體現。
目前在消費端,采用財政補貼的方式支持消費者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的力度較為適中;再次出臺針對性購買補貼容易出現重復補貼問題,會導致產品低端化的傾向。
3、提升技術水平是當務之急
意見明確:下一步我部將充分發揮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部際聯席會議機制作用,積極會同相關部門采取措施,根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實際需要,繼續完善新能源汽車政策體系,利用好現有產業基礎,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性能水平,優化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維保能力提升,破除地方保護,進一步促進新能源汽車在農村地區的推廣應用。
這其中的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性能水平應該是至關重要,推廣新能源車的可持續發展關鍵是技術提升,而不是單沖的數量增長和短期的低成本替代,因此提升技術水平至關重要。
目前提升能量密度和續航里程極其重要。雖然目前大量的新能源車自燃等事件爆發,但這也體現必須加速提升產品技術和質量水平。決不能因此降低標準,低水平的安全不是新能源發展的目標。
4、配套充電設施是高成本的系統工程
意見明確:實施終端用能清潔電能替代,大力推進城鎮以電代煤,超前建設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完善電動汽車及充電設施技術標準。
意見要求地方政府:中央財政安排的基礎設施獎補資金由地方統籌使用,建議由地方結合自身實際,統籌用于加快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
改造電網為新能源車發展:將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配套電網改造成本,納入電網企業輸配電價,電網企業不得收取接網費用,減輕電動汽車用戶負擔。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用電執行峰谷分時電價政策,鼓勵用戶降低充電成本。
綜合看到的新能源車的發展優勢是電力成本低,而國家要求電網實施更大的電網改造力度,適應新能源車發展的需求,這也是對新能源車發展真正有價值的投入。使農村的新能源車成為便利、低成本的工具。
5、新能源示范村鎮的意義很大
新能源汽車具有節能、環保、低碳等特點,對改善交通運輸領域能源結構、減少空氣污染具有重要意義。在有條件的農村地區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替代傳統能源汽車,為實現高效發展清潔發展提供支撐。
工信部明確將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探索在農村地區大力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充分利用區域水能、太陽能等資源,共同推動打造新能源“示范村”、新能源“示范鎮”。
目前的東部地區的新能源車發展快。而中西部地區的風電、光電資源極其豐富,土地很多,如何實現能源體系的閉環應用和儲能,新能源車是重要的環節,儲能發電等都是很好的載體。因此發展中西部的光電和風電地區的新能源示范鎮的意義很大,也能更多的使用電池資源。
總之,新能源車發展與能源體系建設是實現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和促進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未來的新能源車發展會對能源體系帶來更多深遠影響,也對縣鄉市場的居民出行帶來巨大的低成本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