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與經濟性成推手
2016年8月以來,隨著強制性國家標準《汽車、掛車及汽車列車外廓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的發布實施,卡車制造商及物流企業對卡車輕量化需求更加迫切,許多鋼企和汽車制造商紛紛開展輕量化技術研究。
近年來,環保法規不斷加嚴對卡車的節能減排提出更高要求,而汽車輕量化能夠幫助實現減排目標。根據國外有關試驗數據顯示,車輛減輕自質量10%,可降低油耗6%~8%。
同時,對載貨汽車來說,減輕自重則可以提高有效載重,從而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
目前,我國執行車貨總重49噸的標準,運輸企業要想賺錢,還不被罰款,卡車輕量化是一條可行的方法。在運輸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貨主將更傾向于輕質量、低油耗的車輛,通過降低車輛自重實現多拉貨多賺錢的目標。
數據顯示,一輛輕量化半掛車與一輛普通半掛車從山東出發到廣東,在牽引車自重、允許載重、運費、燃油費和路橋費相同的情況下,輕量化半掛車比普通半掛車一個來回能多賺1260元。若以年計算,購買輕量化半掛車比購買普通半掛車可多賺近10萬元。
成果滿滿 不足明顯
車輛輕量化在當下運輸環境中,儼然已是一種行業趨勢。在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卡車輕量化的應用取得許多成果。
通過材料替換或采用新型材料,卡車上一部分零部件得到了輕量化應用,比如通過使用自重更輕但強度更大的新型鋼材替換傳統的汽車大梁,鋼板簧等零部件。
除了牽引車,掛車輕量化同樣是趨勢,而且操作空間更大。以大梁為例,使用強度更高的HT700鋼替換傳統鋼材,可使掛車自重減重1.5噸左右,在煤炭運輸行業,1.5噸意味著上千元的運費差。
車輪是車輛減重的另一個著力點。近期中信微合金化技術中心設計研發的22.5×9.00型鋼制車輪,承載能力達到3550千克,而單只車輪自重只有約37千克,相比市場上同類車輪減重約4千克,已批量供貨北汽福田、中國重汽。
雖然輕量化技術發展迅速,但目前我國在先進材料的應用比例和成熟度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仍較低。如在牽引車的白車身方面,國內大部分商用車仍以低碳軟鋼板為主,而國際先進商用車的白車身340MPa以上級別的先進高強鋼用量達40%~60%。
國內一些廠家對車輛的輕量化只能算是一種“減配”車型,它的出現只是迎合快遞領域,精尖儀器等一些特殊運輸領域。而普通用戶在運輸市場中,對輕量化的需求,并不是過于依賴。不過,隨著我國卡車產量不斷增長,以及未來有繼續擴大增長的趨勢下,卡車輕量化依然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