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新能源汽車網獲悉,中國政府出臺了對汽車廠商新生產設備投資的限制,同時希望通過合并及戰略合作的方式對行業進行重組。對此,汽車行業內有聲音指出,擔心這一限制會導致發展受限。
中國國家發改委(NDRC)此前一直著手解決汽車行業產能過剩不斷加劇的問題。2018年7月,發改委公布一則草案,一方面對汽車廠商新產能投資給與認可,而另一方面也規定了嚴格的生產設備引進標準,例如已有設備運行率、研發投資水平、清潔汽車生產數量應超過行業平均值等。目前該草案正在向相關人員征求意見。對此,業內深感震驚。
原因在于,實際投資新產能時,能夠完全滿足規定條件的廠商實在是鳳毛麟角。一家國際知名汽車廠商駐華高層表示,“實際上這意味著基本上不會出現新工廠了。比起產能擴張,中國政府更希望把未運轉的工廠運轉起來。”
不過,即便如此,豐田汽車及日產汽車、吉利汽車等廠商對于投資新產能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
據四名相關人士透露,由于太陽能板、鋼鐵、造船等行業由于產能過剩問題出現了行業危機,發改委希望此舉能夠避免汽車行業出現同樣問題。同時,由于對新產能的條件嚴加限制,也希望適時實現對行業的重組。
冗余現狀
據普華永道去年實施的一項調查顯示,預計中國今年汽車產能為4280萬輛,其中1400萬輛約三分之一的車輛將處于閑置狀態。
在此背景下,發改委希望,“通過各個公司合并、重組及資金投資等戰略合作來實現汽車行業生產整合及集中化”。
四名相關人員表示,業內對于發改委頒布的政策精神總體是支持的,只是希望相關限制規定能夠再“松綁”一點。
其中一人透露出對政策的擔憂,“我們最擔心的是,新政策會阻礙行業實現健全而自發的發展。因為我們無法再在不受干預的情況下,自由計劃事業以及判斷投資條件等”。
發改委在上周末表示,雖有可能對方案進行修改,但是嚴控投資的方針不會發生變化。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司長年勇8月1日強調,一定要堅決阻止汽車行業“缺乏計劃性的投資及不必要的研發”。
有名無實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發言人徐海東向路透社指出,汽車部門的資金投入主要基于對長期發展的期待。但是,基于過去其他行業“過熱發展及發展過熱后的落后”這一前車之鑒,政府應當有效控制對投資的限制,防止漫無目的的產能建設和無序發展,促進行業實現優質發展。
不過,一些行業人士認為,即便發改委對新產能進行嚴格限制,從各地方招商競爭的激烈程度來看,該限制或許只是“有名無實”。
一名相關人士預測,各省市地方政府很可能會尋求一些措施,優先考慮吸引投資,從而忽視發改委的限制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