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此前博世與英國錫里斯電力公司(CeresPower)簽署了合作許可協議,雙方將共同研發下一代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技術。此外,雙方還簽署了股份購買協議,博世計劃770萬英鎊收購錫里斯電力公司4%的股權。
無獨有偶,濰柴動力也曾在5月16日宣布,投資4000余萬英鎊認購CeresPower新發行的部分股份,認購完成后持股比例達到20%,并攜手CeresPower在中國濰坊成立合資公司,在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領域展開全面合作。
據了解,CeresPower是低成本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開發商。其戰略是通過與合作伙伴大規模生產電池將其技術商業化,并將該技術用于電網發電和分布式發電,目的是將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用于城市、工廠和數據中心,以及為電動汽車充電點供應電力。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lid Oxide Fuel Cell,簡稱SOFC)屬于第三代燃料電池,是一種在中高溫下直接將儲存在燃料和氧化劑中的化學能高效轉化成電能的全固態化學發電裝置。被普遍認為是在未來會與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一樣得到廣泛普及應用的一種燃料電池。
從國內外企業頻繁與CeresPower的合作來看,未來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商業化是勢在必行。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和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區別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使用固體聚合物作為電解質,含有鉑或者鉑合金催化劑的多孔碳作為電極,采用氫氣作為燃料,因此又被稱為氫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主要應用在交通運輸和一些固定式的應用,是目前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的主流技術路線。但由于鉑貴金屬催化劑用量大和質子交換膜成本高,導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地位受到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挑戰。
國外燃料電池技術路線
隨著氫燃料汽車推廣,燃料電池的發展勢頭日益增強。因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生產成本太高,國外的公司及研究機構更傾向于開展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電站的設計及試驗。美國、英國為首,對該領域持續投入了巨額資金,培育了如BloomEnergy、CeresPower等眾多開發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的企業。
2月,BloomEnergy分公司宣布與韓國韓東南電力公司(“KOEN”)簽訂了在盆唐發電廠8350千瓦機組中安裝BloomEnergy清潔電力系統的合同。該項目使用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技術發電,來滿足各種需要電力不間斷供應位置的電力需求,如數據中心、制造業務、通信和高能耗設施。這是韓國首個工業和商業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安裝案例。
8月,CeresPower先是與日產(Nissan)合作開發一種緊湊型高功率密度的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用于擴展輕型電動商用車的行駛范圍。這個項目涉及到商用車輛,這是運輸系統中去碳化最具挑戰性的方面之一,并對其他汽車領域運用該技術具有示范意義,響應了英國政府要求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零污染之路”(RoadtoZero)戰略,獲得英國政府800萬英鎊資助。
與此同時,CeresPower又與博世在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領域建立合作關系,一起研發下一代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技術。新技術致力于為城市以及工業區建立小型發電站,其電站目標是一個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模塊能產生10千瓦(kW)電力,在電力需求量大的情況下,任何輸出功率的電池模塊都可互相連接。
從此可以看出,今年國外政府和企業都在大力投入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技術。
國內發展滯后 正努力追趕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技術對煤炭工業和能源工業的環境友好化進程十分重要,因此世界上發達國家普遍把它作為一種戰略儲備技術。清華大學韓敏芳教授表示,與國外相比,我國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產業的發展遠遠滯后,國家的投入力度也遠遠不及國外。
但今年一些大型企業開始布局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開啟了“破冰”探索。
5月16日,濰柴動力宣布4000萬英鎊收購英國CeresPower20%股權,進軍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市場。雙方將聯合開發以CNG為燃料的30kWSteelCell?燃料電池,用于電動客車增程系統,預計2019年上半年完成驗證。
同時,濰柴動力攜手CeresPower在中國濰坊成立合資公司,推動實現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技術在中國市場的商業化。CeresPower將在中國市場獨家授權合資公司使用SteelCell?技術,產銷燃料電池系統、電堆和電池片,應用于客車、卡車和特定發電市場。
8月2日,晉煤集團煤化工研究院對外宣布,他們建設的全國首個以煤為原料的15kW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項目在晉煤集團天溪煤制油分公司燃料電池實驗室打通全流程,實現了煤經氣化再通過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發電的工程示范。這是國內投運的首個煤基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示范工程。項目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以煤為原料的SOFC整體示范工程。
綜合來看,中國目前對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研究開發業已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仍存在許多實際應用和基礎研究上的問題未得到妥善解決,遠達不到商業化的要求。
面對技術落后,除了指望國家加大投入力度外,相關企業自身也應該有所作為,除了埋頭攻關難點外,或許還可以向濰柴動力學一招——入股外資,引進先進技術,慢慢在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領域實現從追趕到反超國外的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