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放假期間,員工工資將按照相關法律規定進行支付,五險一金也將按照法律規定購買。
事實上,沃特瑪的這一行為早有預期。根據今年4月的數據,沃特瑪母公司堅瑞沃能整體債務已達221.38億元,逾期債務19.98億元,其中包括對上游供應商欠款以及銀行借款。目前,堅瑞沃能的股價已重新回到收購沃特瑪之前的水平。
4月2日晚,堅瑞沃能再次發布公告,因公司及子公司沃特瑪債務到期無能力償還借款,債權方已向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凍結被申請人李瑤、沃特瑪以及堅瑞沃能共計13個賬戶,合計6254.22萬元存款。
實際上,從今年春節后,不少業內從業者的微信朋友圈中便有沃特瑪的供應商宣稱該公司拖欠貨款,甚至一些供應商被告知沃特瑪只能用電池來沖抵貨款。于是乎,一些人在朋友圈賣起了沃特瑪電池,配合著唱衰沃特瑪的媒體報道鬧得滿城風雨。
根據研究人士的觀點,沃特瑪“閃崩”背后,是“大躍進”式發展造成的資金鏈斷裂問題。
自從2016年被堅瑞沃能收購后,沃特瑪便調整戰略,將生產規模大幅提升,意圖以更大的銷量換取更低的生產成本。而到2018年鋰電池新政提高了要求,工況續航里程在150公里以下的純電動車不再享受補貼。不巧的是,在沃特瑪產能、庫存同時提高的背后,其中相當多的電池并沒有滿足相應的能量密度要求。
無奈之下,沃特瑪只得將庫存產品轉化為儲能電池進行銷售,但利潤空間卻直線下降。表面看來,沃特瑪如今尷尬的局面,主要是由于公司失敗的戰略制定以及決策造成的,然而拋去沃特瑪在公司整體戰略上的失敗不談,從國內愈發成熟的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中,以寧德時代、比亞迪為代表的行業巨頭已經逐步站穩市場。
不出意外的話,在近兩年內我們會看到更多動力電池企業或轉型,或被收購整合。當然,也可能淪為沃特瑪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