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36氪報道,小米智能駕駛團隊已完成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原有“感知”和“規控”兩個二級部門,重組合并為“端到端算法與功能部”,負責量產方案開發。
由此,小米汽車智能駕駛進入新一輪加速期,將從傳統模塊化開發,全面轉向端到端大模型的技術路線。新階段下,小米的核心目標,將是新方案的快速落地與體驗場景的擴大。
市場上新車層出不窮,角逐城區智駕的品牌不在少數。小米想要抓住用戶心智、維持高銷量,智能駕駛這塊短板必須填補。此次由組織調整到技術路線的切換,就是智駕提速的信號。
“小米汽車的目標是,年內交付端到端智駕”。
與此同時,小米的“自動駕駛”團隊也成為重點發展對象,積極推動L3/L4級自動駕駛產品的研發與落地。錨定“端到端”和“自動駕駛”兩條技術路線,小米汽車的戰略已清晰明確,顯示出其在智能駕駛領域的“全力以赴”。
據了解,小米在北京、上海和武漢三城設有智能駕駛團隊,總人數約為1200人。重組后的“端到端算法與功能部”將負責開發含激光雷達和不含激光雷達兩套技術方案。在這背后,小米智能駕駛量產方案的進展并不如預期順利,這也是促使團隊調整的原因之一。
小米自2021年宣布造車后,其智能駕駛團隊迅速組建。2022年8月,該團隊展示了L2+級輔助駕駛系統,覆蓋城市、高速及停車場景。今年6月起,小米向用戶推出了城市領航輔助駕駛功能,8月底實現全國適用,并在9月經過OTA升級后,覆蓋包括北上廣在內的十座城市。
當前,行業內對于端到端技術的優勢已達成共識。
2023年8月,特斯拉首推量產“端到端”FSD V12。蔚來、理想等緊隨其后,蔚來強化大模型研發,云算力近特斯拉水平;理想計劃年底前實現監督L3自動駕駛,并與清華合作推進。小鵬聚焦智駕迭代。
城市NOA成競爭焦點,推動國內車企及供應商加速“端到端”方案落地,競爭白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