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宇科技破產審查一事有了新進展。
據界面新聞報道,4月23日,該案于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舉行聽證會,除了申請破產審查的柔宇員工一方外,柔宇科技創始人劉自鴻及其律師等也出席了該聽證會。這一事件的背后涉及著員工欠薪、公司財務狀況、未公開的合作訂單等多個方面,呈現出復雜的矛盾與爭議。
根據柔宇官方聲明,公司并未主動申請破產,也未進入破產程序,仍在正常運營中。破產審查是源自部分離職員工個人以期權結算糾紛名義提出的。據報道,共有300余名員工參與了此次破產審查申請,還有員工在陸續加入,聲稱公司拖欠工資約6000萬元,加上之前的股權等,合計上億元。其中,有員工被拖欠工資長達17個月,平均約15個月。
柔宇科技方面則向法院提交了《債權人破產申請異議申請書》,聲稱公司資產超過54億元,包括房產、建設用地、生產設備、技術和知識產權等,足以清償破產申請人的債務。在聽證會上,劉自鴻強調了公司的專利技術和知識產權價值,表示雖然賬面上資不抵債,但無形資產非常重要。
柔宇公司表示,憑借現有的領先技術、優秀人才和生產設備等優勢,公司有信心、有計劃、有能力引入產業戰略投資合作機構共同開發產品,并表示主營業務發展前景良好,不符合企業破產法的立法目的。
另外,柔宇科技還披露了一些此前未公開的合作訂單,例如,公司獲得蘋果批準進入其供應鏈管理體系,并收到了蘋果的首批樣機訂單。然而,一些內部員工對此表示懷疑,稱雖然收到了樣機訂單,但真正通過蘋果供應鏈審核還需一段時間。
這次聽證會是法院受理柔宇員工3月底提出的破產審查申請后召開的,旨在召集相關當事人交換意見及法律依據,以審查是否應啟動破產清算、重整、和解等程序。然而,裁定結果尚未出臺,需要考慮案件復雜程度、證據充分性等因素,等待時間也未可知。
柔宇科技破產審查的進展反映了企業與員工之間的權益對立和財務狀況的復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