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全球自動駕駛產業的蓬勃發展,激光雷達技術在“量產之爭”和“落地之戰”中嶄露頭角。
激光雷達作為自動駕駛的關鍵技術之一,在高級別無人駕駛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激光雷達這雙明亮的“眼睛”,車輛能夠獲得更清晰的視野,準確感知周圍環境,從而確保自動駕駛車輛安全規劃路徑和有效執行控制。
國產激光雷達的崛起
在過去,激光雷達關鍵零部件主要依賴進口,價格昂貴,限制了中國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然而,自2016年開始,我國政府逐步調整政策,將激光雷達納入汽車電子領域,并在2019年加速推動在智能網聯汽車和自動駕駛等領域的應用。截至2023年底,國內已經推出多項支持激光雷達產業發展的政策,為科研人員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國內激光雷達企業的突破
一些國內企業早早著手激光雷達技術的研發,其中速騰聚創與禾賽科技是最早專注提供自動駕駛激光雷達解決方案的企業之一。自2014年開始,這兩家公司不斷攻堅,致力于提高國產激光雷達的性能。據了解,目前國內主流的自動駕駛激光雷達代表企業已超過20家。
通過長期的努力,國產激光雷達在探測距離、測距精度、安全等級等性能方面取得了穩定可靠的突破,關鍵零部件的技術水平大幅提高。國內光學部件供應鏈的技術水平也已達到或超越國外水準,且成本優勢明顯。此外,2023年12月,《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的修訂也進一步保護國內企業,限制了激光雷達核心技術的授權或轉讓,為國內企業形成更高的技術壁壘提供了支持。
國內激光雷達企業的融資熱潮
2023年,國內激光雷達產業融資市場持續火熱。據新戰略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研究所統計,僅2023年,國內無人駕駛領域零部件供應商融資近60起,披露的融資總額超80億元人民幣。其中,激光雷達企業融資12起,披露的融資總額近30億元,占比較去年同期有顯著增加。
融資企業中不僅包括激光雷達制造商,還有關鍵零部件企業。其中,探維科技、速騰聚創等企業在2023年實現了多起融資,并且一些企業已經公開了上市進展。這一系列的動態表明,國內激光雷達產業正在迅速崛起,市場對其前景充滿信心。
國際市場的變局
與國內激光雷達企業的崛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外激光雷達企業面臨著巨大的市場挑戰。在過去幾年中,許多國外激光雷達企業紛紛宣布破產或裁員,市值大幅下跌。全球激光雷達市場經歷了一場洗牌,曾經的市場霸主Velodyne更是在2022年與Ouster完成對等合并后退下歷史舞臺。
2023年Q1-Q3的數據顯示,國外激光雷達上市企業的財報并不樂觀,股價大幅下跌。
與此同時,采埃孚、日本先鋒電子、博世等國外自動駕駛企業也相繼宣布放棄開發自動駕駛激光雷達。這一系列的變化表明,國內激光雷達產業在全球市場競爭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價格下降,國產激光雷達售價跌破千元
國產激光雷達的崛起不僅在技術上取得了顯著成果,更在價格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突破。過去,進口激光雷達的售價動輒上萬美元,甚至數十萬美元,限制了許多國內初創企業的發展。然而,目前國產激光雷達的價格已經大幅下降,售價僅為數百美元。
部分企業激光雷達產品售價(注:此售價僅為產品發布時定價)
以禾賽科技為例,其激光雷達裝置的售價在2019年平均為1.74萬美元,目前已經下滑超過80%,車載激光雷達的售價更是降至500美元左右。速騰聚創在2020年的激光雷達單價超過1.8萬元,而到2022年已經降至7000元。一些業內人士表示,在批量量產的情況下,激光雷達成本在500~1000美元是合理的范圍。
激光雷達行業會掀起價格戰,受到了來自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響。
首先,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逐漸進入“后補貼”時代,各大車企為促進銷量攤薄成本,而實現降價的前提是搭載成本更低的激光雷達。為了爭奪車企客戶,激光雷達廠商不得不降低產品價格,從而在市場上保持競爭力。這種價格競爭的趨勢將使激光雷達行業陷入一場激烈的價格戰。
其次,由于高階自動駕駛技術的推廣進展緩慢,激光雷達市場無法實現規模性增長。為了保證自身發展,激光雷達廠商只能通過降低產品價格來吸引更多的客戶,以維持在市場上的優勢地位。這也是價格戰爆發的另一重要原因。
同時,隨著自動駕駛軟件的不斷升級和對傳感器的要求逐漸降低,激光雷達面臨來自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價格更低的傳感器的競爭壓力。以特斯拉在其HW4.0平臺硬件上加入的4D毫米波雷達為例,其成像效果與激光雷達相近,但成本僅為激光雷達的10%。這種更為經濟實惠的選擇使得車企更加傾向于采用其他傳感器,使激光雷達市場份額進一步受到沖擊。
在這種背景下,一些激光雷達企業,如速騰聚創,紛紛采取犧牲利潤來換取市場份額的策略。然而,這樣的舉措可能會讓它們卷入更大的不確定性中。隨著價格戰的升級,企業的盈利能力可能會受到較大影響,同時市場份額的爭奪也將變得更加激烈,不排除一些企業可能因此陷入經營困境。
行業展望與挑戰
盡管國內激光雷達產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仍面臨一些挑戰。與國外相比,國內激光雷達產品在高端方面仍存在一些差距,模擬芯片供應商的起步相對較晚,需要加強攻關。特別是在車規產品方面,國外FPGA芯片供應商的產品性能仍領先一步。
然而,隨著國內激光雷達企業的不斷努力和技術提升,這些差距有望逐步縮小。同時,國內激光雷達產業正在積極布局多個城市的商業化試點,為行業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隨著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的推進,激光雷達行業將迎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綜合而言,國產激光雷達產業正在迅速崛起,價格下降為規模上車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未來,激光雷達行業有望繼續創新,提高性能,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為自動駕駛技術的普及和商業化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