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色彩的多元化設計
一個產品的設計足以反映它的時代特征和審美能力。時代性和審美能力相互影響,一方面,時代性制約審美能力,另一方面,審美能力的提高促進了社會進步。而汽車設計則是最具時代氣息的文化產物之一。隨著汽車內飾部件的不斷增加,發展到現在汽車內飾設計已經占據了整車設計的百分之六十。在現今消費體驗的時代,對于同等級別的車來說,消費者會傾向于購買內飾色彩搭配更出色的車型,色彩的設計需要在每個細節方面進行考慮,需要充分考慮人性的需求,為駕乘者打造一個安全、舒適和愉悅的駕乘色彩環境,便于駕駛員保持良好的駕駛狀態。

多元的需求
以人為本,任何設計都是以人為出發點的,在汽車內飾色彩選擇中時要時刻考慮 人的需求。當人體驗顏色時,除了關注顏色表象外,還會對其意象以及審美層面 的表達進行感受。清華大學的左恒峰教授更是從人的角度出發,將人對顏色的體驗分成了感覺維度、情緒維度和關聯維度。

人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因此為了滿足不同人群不同維度的需求,汽車內飾色彩需要呈現出多元化。針對不同的需求會產生不同的色彩內飾風格。

物質上的需求
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對應人在物質上的需求,在汽車內飾色彩中表現為色彩在內飾中體現出來的功能性,影響產品的可使用性。內飾的色彩會影響用戶的安全駕 駛,色彩繁雜和色彩沉悶都不利于其駕駛。

因此主駕駛區的顏色應該選擇有利于 駕駛、減少駕駛者疲勞的顏色,這要求顏色不能太過刺激和高反光;而在乘客區 則要選擇讓用戶感到平靜、舒適、有利于其休息的顏色。對于儀表盤上的各類指 示標志色彩應該按照重要程度和在背景中辨識的難易程度進行選擇,一般情況下 可以采用不同的明度對比,以突出用戶需關注的對象,如黑黃對比。

隨著汽車自動駕駛技 術的完善,汽車內飾的功能會擴展,甚至使其開始承擔社交場所的角色。在這樣 的空間中,如何構造空間中的色彩,使置身空間中的人在感到舒適的同時展現自 己的魅力,如內飾顏色和膚色的對比,也會讓汽車內飾色彩更加多樣。

精神上的需求
社交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實現需求以及自我超越的需求屬于精神上的需求,對應汽車內飾色彩中的情感性。色彩本身并不具備情感性,用戶在挑選產品時會根據自身對每種顏色的情感價值進行判斷,進而選擇產品。

在汽車內飾中進行具體的顏色選擇時,顏色意象體現在設計者會根據特定的人群定位綜合考慮人群的性別、年齡、文化、宗教、教育背景等多個方面,進行主題設定,在主題確定后再根據意向詞匯對顏色進行綜合選擇。

對于社交需求、自尊需求以及自我實現需求,會產生商務風、運動風、輕奢風等風格;對于自我超越的需求,會產生未來風這種體現科技含量高的風格,也會出現回顧歷史將科技融合在過去之中的復古風格。

顏色故事
在重視體驗、用故事打動消費者,引起消費者共鳴的當代。一種被設計師精心選 擇的顏色可以是一首歌,或珠圓玉潤、余音娓娓,亦或激昂頓挫、聲動梁塵。生 活酸甜苦辣,構成百味人生;顏色紅橙黃綠,造就十光五色。

不同的顏色除了可 以直觀地引起消費者的感受之外,還可以通過顏色背后的故事引起消費者共鳴, 以潘通發布的2021流行色為例,在疫情嚴重的當下灰色和黃色,被解讀成代表希望的【灰黃】。MINI聯同杜比和SONY一起聯合發布一支H5,其中以【顏色是一首詩】為主題,將車身的顏色與詩文創作相結合。原本綠色即綠色,藍色即藍色,而被賦予詩句的顏色,讓綠色變成了英倫綠,一種復古,一種對時間、對流行的思考;藍色變成了加勒比藍,一種對自由,對無憂無慮的向往。


相比較于汽車外飾,內飾可以讓用戶全方位置身于被設計的場所中。當用戶處于這種封閉的私密空間時,讓人更容易沉淀下來去思考和體會,顏色的故事也會更容易直擊用戶心靈。這種將顏色和故事結合起來的手法,在另一個層面上增加了汽車內飾顏色設計的可能性。

如今,Z世代成為消費的“新勢力”,對消費市場的影響逐漸增強,他們更加追求消費的個性化,重視產品或服務的文化附加值、創意附加值、情感附加值。對家庭消費觀念的影響也遠遠大于千禧一代。面對和之前用戶完全不同的消費心理,設計師如何通過材料和技術使呈現出的內飾顏色表達出他們對個性、創意以及體驗的追求,以材料和工藝為依托迎合消費者的汽車內飾顏色自然呈現出了多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