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半年來,Model 3的“產能地獄”成了特斯拉創立至今面臨的最大困境之一,也因此遭遇了資本市場的強烈看空。身為CEO,馬斯克(Elon Musk)對Model 3的重視不言而喻,近日,他以“極端手段”終于將產量快速拉升到3500臺/周,并計劃到6月底達到6000臺/周。Model 3的交付勢必因此加快,財務表現也將逐漸改善,馬斯克已經展開絕地反擊。
去年7月底,Model 3首次交付了30臺到焦急等待的用戶手中,馬斯克當時在Twitter上發布的產量爬坡計劃是8月100臺,9月超過1500臺,12月可能達到2萬臺。而特斯拉官方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Model 3僅交付1550臺。5000臺的周產量目標一再推遲到了今年的第二季度末。
產量與目標相距甚遠,招致投行和資本市場對特斯拉產能和現金流的擔憂。
今年3月,信用評級公司穆迪(Moody's)將特斯拉信用評級從B2下調至B3,并且不排除繼續降低評級的可能。穆迪稱這一評級反映了Model 3產能的嚴重不足,以及由于負現金流和可轉換債券到期面臨的流動性不足。
今年4月,高盛在一份報告中建議客戶拋售特斯拉股票,并擔心特斯拉無法在6月底之前實現Model 3的生產目標。高盛分析師David Tamberrino認為,特斯拉今年第二季度的產能可能低于在第一季度最后一周達到的2000臺,僅為每周1400臺。
在5月3日的財報會議上,馬斯克拒答分析師關于特斯拉是否需要融資的提問,空單一夕暴增,當日股價大跌5.55%至284.45美元。隨后,馬斯克放話要火燒空頭,5月7日狂撒近1千萬美元購買特斯拉股票,教訓唱衰的空頭,股價回升至302.77美元。
鋼鐵俠督軍
馬斯克開始親自督軍管理Model 3的生產,搬到加州Fremont工廠生產一線,甚至睡在了那里。
他坦言,電池模塊是Model 3主要的增產障礙之一。因此,特斯拉位于德國的自動化機器制造子公司Grohmann Engineering重整(rework)了Gigafactory的電池生產線,全新自動化生產線將大幅降低生產成本。此外,特斯拉不惜砸重金,將裝滿6架飛機的機器人與生產設備,從歐洲空運至加州,目的就是要加快電池制造速度,讓Model 3產能達標。
使用太多機器人,則是Model 3產能受限的另一個致命傷。馬斯克坦承這是自己犯下的一個錯誤,Model 3需要更多人工來協助組裝。伯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分析師Max Warburton、Toni Sacconaghi認為,特斯拉訂購了超多庫卡(KUKA Robotics)工業機器人,不但將沖壓、上漆、焊接的流程自動化,還試圖把最終的組裝工作(即把零件安置到車內)也交給機器人處理。然而,焊接、最終零件安裝及電池組的自動化組裝作業,卻遇到了麻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年2月、4月、5月,Model 3的生產三度暫停,系統化克服產線瓶頸,增加產出效率,日夜兼程24小時不間斷,目標在第二季度末摸高到每周6000臺的產量,這比特斯拉財報原定的目標還高出1000臺。知名科技分析師蒙斯特(Gene Munster)認為,Model 3產線停工非但不是壞事,而且是狀況好轉的證據。他對特斯拉的新生產技術感到樂觀。
親自督軍果然有效,馬斯克近日在發給員工的內部信里說,Model 3的日產量已達500臺,換算每周產出為3500臺,對比上個月的周產2000臺,已有顯著進步。馬斯克不久前他已知會預定客戶,四輪驅動版Model 3有望在7月開始交車。在這之前他曾表示,除非Model 3產線每周產出水平提升至5000臺,否則不會貿然推出雙引擎、四輪驅動車型。以上表明,馬斯克似乎有信心Model 3不僅可在7月以前達到產量目標,而且還有能力應付更復雜的車型。
絕對反擊
Model 3的量產漸入佳境,隨著生產效率的提高,交付量也會隨之增加。馬斯克堅持認為他的電動汽車公司將在2018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實現“現金流正向”。
貝爾德(Baird)分析師表示,特斯拉的利空消息可能已經出盡,預計股價會隨著Model 3的產能爬坡逐漸走高。并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為411美元。
野村證券(Nomura Instinet)分析師Romit Shah表示,特斯拉的股價可能會直沖到每股500美元,并稱其中國市場機會將非常巨大,圍繞特斯拉的關鍵詞可能會在未來3-6個月,從當前的“破產風險、燒錢”變成“市場機遇、增長”,而在未來兩年,特斯拉的市值可能會升至1000億美元。
特斯拉的盈利與否是個持續受關切的議題,Model 3擁有超過40萬輛的訂單,馬斯克已經開始了絕地反擊。